一室宽于一亩宫,隔林竹树影重重。
青春著地十分绿,白日经天两度红。
小草自怜无远志,茯苓终不近孤松。
未须西忆金华洞,只在周回百里中。
一室宽于一亩宫,隔林竹树影重重。
青春著地十分绿,白日经天两度红。
小草自怜无远志,茯苓终不近孤松。
未须西忆金华洞,只在周回百里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位于幽静竹林中的石楼草庐,其空间宽敞,仿佛宫殿般宏大。透过树林,竹影婆娑,层次分明,显得格外清幽。春天的气息浓郁,满地青翠欲滴,生机盎然;白天阳光透过层层树叶,映照出两度红光,时光静好。
诗人以小草自比,感叹其虽小巧却缺乏远大的志向,而茯苓则选择远离孤独的松树,暗示了诗人对独立人格和淡泊心境的追求。他并不向往远方的名胜如金华洞,而是满足于眼前这百里之内的宁静生活。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景物的描绘和自我寓言,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展现了元代文人崇尚自然、淡泊名利的精神风貌。
人生何事大,惟有生与死。
此事苟不明,枉作真男子。
政公自吴来,其目定如水。
我以为有道,延入禅室里。
朝谈复暮说,句句堪入耳。
相知岂独我,亦有吴太史。
及今当南还,虎跑其所止。
我作送行偈,且依世人礼。
伏请石田翁,证明吾与尔。
曹君履忧患,颜色何欣如。
学道想有得,委命心常舒。
属以公事至,翛然寄僧居。
行装止诗卷,一仆身与俱。
西城隔风雨,遥念夜堂虚。
自剔长明灯,开函看佛书。
蹇予负老病,秋至叹归欤。
坐上无清言,何人能慰予。
明须就我饭,已摘园中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