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毛脱尽野僧如,世好都归一懒除。
欲博晏眠高著枕,图便老眼大抄书。
屋须矮小茅须厚,窗要清虚竹要疏。
心与陶翁有相得,时歌吾亦爱吾庐。
颠毛脱尽野僧如,世好都归一懒除。
欲博晏眠高著枕,图便老眼大抄书。
屋须矮小茅须厚,窗要清虚竹要疏。
心与陶翁有相得,时歌吾亦爱吾庐。
这首明代诗人沈周的《閒居》描绘了一位超然物外的闲适僧人形象。首句“颠毛脱尽野僧如”,通过形容僧人头发稀疏,暗示其年事已高,但心境却如野僧般洒脱。次句“世好都归一懒除”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淡泊态度,只愿以懒散之心面对世间繁杂。
第三句“欲博晏眠高著枕”,诗人追求的是晚睡早起的宁静生活,高枕而眠,体现出他的闲适和对生活的从容。第四句“图便老眼大抄书”,则进一步展现了他的读书乐趣,即使视力衰退,也要借读书来消磨时光。
接下来的两句“屋须矮小茅须厚,窗要清虚竹要疏”,诗人强调居住环境的简朴与自然,矮小的房屋、厚厚的茅草屋顶、清风透过稀疏竹林的窗户,营造出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最后,“心与陶翁有相得,时歌吾亦爱吾庐”,诗人自比为陶渊明,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时常欢歌,享受着自己的简朴居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日常生活和居住环境,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淡泊名利的隐逸情怀,以及对自然与简朴生活的深深喜爱。
北风朝暮寒,园林日萧条。
自非松柏姿,何叶不飘摇。
儒衣历多难,陋巷困箪瓢。
无地可躬耕,无才仕王朝。
一饥驱我来,骑驴吟灞桥。
通名丞相府,数月不见招。
欲登五侯门,非皓齿细腰。
索米长安街,满口读诗骚。
时人试静听,霜枝啭寒蜩。
倘可悦人耳,安望如箫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