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端桴鼓扰京师,犹记昌陵鼎盛时。
今日黄天传角道,非徒赤子弄潢池。
冠缨且教宫人战,绣镼还充司隶仪。
昼夜金吾曾不禁,未知盗首定何谁?
无端桴鼓扰京师,犹记昌陵鼎盛时。
今日黄天传角道,非徒赤子弄潢池。
冠缨且教宫人战,绣镼还充司隶仪。
昼夜金吾曾不禁,未知盗首定何谁?
这首诗《初闻京师义和团事感赋(其一)》由晚清诗人黄遵宪创作,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事件的深切感慨。诗中通过对比历史与现实,表达了对国家兴衰的深沉思考。
首句“无端桴鼓扰京师”,开篇即以“桴鼓”象征战争的喧嚣,突显了京城遭受扰乱的景象,暗含对社会动荡不安的忧虑。接着,“犹记昌陵鼎盛时”一句,运用对比手法,将过去国家的繁荣与当前的混乱进行对照,表达了对往昔盛世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
“今日黄天传角道,非徒赤子弄潢池”两句,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矛盾的尖锐性。黄天传角道,可能指某种信号或征兆,暗示着时代的变迁;“非徒赤子弄潢池”则形象地描绘了百姓在动荡中挣扎的情景,暗示了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的艰辛与不公。
“冠缨且教宫人战,绣镼还充司隶仪”两句,通过宫廷与民间的对比,展现了权力与秩序的失衡。冠缨代表贵族阶层,宫人战可能象征着他们参与到了保卫国家的行动中;绣镼与司隶仪则可能涉及地方官员的角色,暗示了地方治理的混乱。
最后,“昼夜金吾曾不禁,未知盗首定何谁?”两句表达了对社会治安的担忧,以及对盗贼首领身份的疑问,反映出诗人对社会秩序崩溃的深切忧虑。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与忧虑,同时也体现了晚清时期社会变革与动荡的复杂性。
护法俨神龙,诸天拥梵宫。
楼台春日丽,海岳画图雄。
浦树重重绿,园花灼灼红。
微风吹细雨,只在夕阳中。
漆园游濠梁,得意鯈鱼乐。
渊明爱吾庐,感彼众鸟托。
两贤俱达道,妙处要商略。
夫子谁与归,潜也如可作。
柴桑久无人,兹道竟寥落。
颇能诵其诗,尚友亦不恶。
世路多艰险,君轩可槃礴。
但恐君出游,萧朱绶若若。
道人心与貌俱古,哦诗不复效等伍。
清疑仙掌露华坠,新似秋空玉钩吐。
要将馀事付风骚,已悟玄机窥佛祖。
泐潭老子乳于菟,果在丛林啸风雨。
何当埽室祗树园,夜看金盆听软语。
我虽不是庞德公,懒驾柴车入城府。
公如归结白莲社,留我山边一廛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