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滕达道龙图挽词二首·其一》
《滕达道龙图挽词二首·其一》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才适邦家用,学非章句儒。

遭逢初莫测,流落一长吁。

大节轻多难,深言究远图。

收功太原守,谈笑视羌胡。

(0)
翻译
刚刚适应国家的需要,学问并非死板的经书儒生。
命运起伏难以预料,漂泊不定只能长叹。
在艰难困苦中看淡大义,深入思考长远的打算。
在太原担任守将时轻松收复失地,面对羌胡敌人谈笑自若。
注释
才适:适合。
邦家:国家。
用:需要。
学非:不是。
章句儒:死板经书儒生。
遭逢:遭遇。
初莫测:难以预料。
流落:漂泊。
长吁:长叹。
大节:大义。
轻多难:看淡困难。
深言:深入思考。
远图:长远打算。
收功:收复失地。
太原守:太原守将。
谈笑:谈笑自若。
视:面对。
羌胡:羌胡敌人。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为悼念滕达道龙图所作的挽词之一。诗中表达了对滕达道的赞赏和对其生平经历的感慨。首句“才适邦家用”赞扬了滕达道的才能适合国家的需要,显示出他的政治才能。次句“学非章句儒”则暗示他并非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儒家经学,而是有更广阔的视野和实践能力。

“遭逢初莫测,流落一长吁”描述了滕达道命运的起伏不定,起初难以预料,后来遭遇挫折,流落他乡,诗人对此表示深深的同情和感叹。接下来,“大节轻多难,深言究远图”赞美了滕达道在困境中仍坚守大节,深思远虑,有着深远的战略眼光。

最后两句“收功太原守,谈笑视羌胡”描绘了他在太原任职时的从容与镇定,面对外敌(羌胡)也能谈笑自若,展现出他的英勇和智谋。整首诗通过叙事和抒情,展现了滕达道的高尚品质和不凡经历,表达了苏辙对故人的敬仰和哀思。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秋日山中寄李处士

吾辈道何穷,寒山细雨中。

儿童书懒读,果栗树将空。

言论关时务,篇章见国风。

升平犹可用,应不废为公。

(0)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0)

房中曲

蔷薇泣幽素,翠带花钱小。

娇郎痴若云,抱日西帘晓。

枕是龙宫石,割得秋波色。

玉簟失柔肤,但见蒙罗碧。

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

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

今日涧底松,明日山头檗。

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识。

(0)

咏史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0)

塞下曲·其一

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

(0)

诣红楼院寻广宣不遇留题

柿叶翻红霜景秋,碧天如水倚红楼。

隔窗爱竹无人问,遣向邻房觅户钩。

(0)
诗词分类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诗人
刘光谦 洪兴祖 彭泰翁 钟谟 洪子舆 徐商 甄后 吴隐之 李勋 左芬 程邃 乙支文德 洪天锡 周处 贾充 韩肖胄 孙周卿 崔子向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