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山深碧里,天竺数重回。
落木秋峰见,分香山市开。
凄凉宝掌寺,零落客儿台。
只有钟声咽,三生又再来。
万山深碧里,天竺数重回。
落木秋峰见,分香山市开。
凄凉宝掌寺,零落客儿台。
只有钟声咽,三生又再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康有为在深山之中游历天竺寺的情景。首句“万山深碧里”展现了环境的幽深与翠绿,暗示了寺庙隐匿于崇山峻岭之间。接下来的“天竺数重回”表达了诗人多次造访此地,对这里的景色和历史积淀有着深深的情感纽带。
“落木秋峰见”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落叶飘零,映衬着耸立的秋峰,增添了季节的萧瑟感。而“分香山市开”则将自然景象与人间烟火巧妙结合,暗示了寺庙周围可能有热闹的市集,增添了生活气息。
“凄凉宝掌寺,零落客儿台”两句,通过“凄凉”和“零落”表达了寺庙的荒凉以及诗人自身的孤独感,可能是寺宇年久失修,或是诗人内心有所感触。而“客儿台”可能是指供游人歇息的平台,如今也显得寂寥。
最后,“只有钟声咽,三生又再来”以钟声作结,钟声低沉而悠长,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轮回,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对人生无常和佛教轮回思想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展现了康有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禅意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