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塘数树梅,常近腊前开。
雪映缘岩竹,香侵泛水苔。
遥思清景暮,还有野禽来。
谁是攀枝客,兹辰醉始回。
寒塘数树梅,常近腊前开。
雪映缘岩竹,香侵泛水苔。
遥思清景暮,还有野禽来。
谁是攀枝客,兹辰醉始回。
此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冬日景象,诗人通过对梅花、竹子和野禽的描述,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内心的情感体验。
“寒塘数树梅,常近腊前开。”这里的“寒塘”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而“数树梅”则是冬天里的一抹亮色。梅花在严寒中独自绽放,不仅展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生命力,也象征着诗人不畏艰难的情怀。
“雪映缘岩竹,香侵泛水苔。”这两句通过对雪后竹影和梅香与水苔交融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一种清新脱俗的意境。雪后的竹子更显得清冷而挺拔,而梅花的香气则与水边的苔藓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淡雅和谐的氛围。
“遥思清景暮,还有野禽来。”诗人在这静谧的暮色中,心境变得更加宁静。即便是远处的思考,也被眼前的美好所吸引。而野禽的到来,更增添了一份生动与和谐。
“谁是攀枝客,兹辰醉始回。”最后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可能是一位品味独特的行者,他在梅花之下沉醉,不仅是对美景的欣赏,也可能是在生活中的某种逃离或放松。这里的“攀枝客”形象生动,彰显了诗人的个性和情感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冬日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流露,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高远境界。
早辞簪绂徜徉久,窈窕结成书屋。
筇杖看云,晴窗弄笔,消受灯青酒绿。莳花种竹。
偶佳客过从,论文刻烛。
抵掌朝家,旧事文献推公独。
暖律将回黍谷,介眉称庆处,斑衣簇。
司马蝉冠,中原凫舄,京兆新登除目。
朱颜带笑,锦罽传觞,满堂丝肉。
座上词人,有云间二陆。
绮阁迎新暑。捲湘帘、冰纨初展,红榴争吐。
此日双蛾才画了,十样眉痕重谱。
早试罢、银瓶薇露。
斗帐浓薰宫饼热,听玉箫、吹彻朱楼午。
莲得偶,鸾双舞。彩毫自写香奁句。
想灯前、定情良夜,红窗私语。
佳丽东南浑占断,不分春光归去。
倩乳燕、雏莺留住。
嫁得风流金马客,似当年、络秀传千古。
兰梦叶,天应许。
橘绿橙黄,闽山泠峤,近水更生芳树。
秋老花残,忽讶鲜芬何处。
笑淮枳、异地难同,较木奴、香名偏注。
恍疑他、佛国栽成,麻姑鸟爪应如许。
还思妆阁此日,傍玉盘纤手,转萦情绪。
好友投将,兼赠衍波佳句。
喜南海、霜色移来,把东华、软尘飞去。
留枕边、相伴无憀,卧听蕉叶雨。
丝袅垂杨,烟迷芳草,携樽犹是春游。
忆去年此日,花径风柔。
喜得娇姝相伴,移小步、泥印莲勾。
吹笙罢,纤腰倚树,一笑回眸。难留。
彩云忽散,人一去新来,冷落歌喉。
奈关河迢递,燕语空楼。
唯有孤村残照,画桥畔,野水东流。
停杯处,凭阑望远,白了人头。
茅屋三间,槐庭一叶,金凤乍入绳床。
年年此际,凉思满奚囊。
廿载黄梁梦境,一撒手、转眼荒唐。
间消受,幽花文蝶,秋水玉簪香。商量。
喜计日,东篱绽蕊,紫蟹迎霜。
问谁家新酿,早熟先尝。
万事休教挂齿,惊魂魄、利锁名缰。
登高处,远山萧飒,孤雁度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