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书生,小书生,二书生坏了中书省。
不言不语张左丞,铺眉扇眼董参政,也待学魏徵一般俸请。
老书生,小书生,二书生坏了中书省。
不言不语张左丞,铺眉扇眼董参政,也待学魏徵一般俸请。
这首元代无名氏创作的讽刺小品,以戏谑的手法描绘了官场中的种种丑态。通过“老书生”与“小书生”的形象对比,以及对“张左丞”、“董参政”等官员的讽刺,揭示了当时官场中虚伪、谄媚、贪腐的风气。
“老书生,小书生,二书生坏了中书省。”开篇即以夸张的手法,将两位书生的形象置于中书省这一权力中枢,暗示其行为对整个官僚体系的影响。这里的“坏了”并非指破坏,而是形象地描绘出这些书生在官场中的角色和影响,他们或许并未直接破坏,但其言行举止却足以动摇官场的正气。
“不言不语张左丞,铺眉扇眼董参政”,这两句分别描绘了张左丞和董参政的形象。张左丞“不言不语”,看似沉默寡言,实际上可能是在暗中操纵,隐藏着不可告人的意图;而董参政则“铺眉扇眼”,形容其善于逢迎,表情夸张,暗示其在官场中善于利用表情和姿态来获取利益或支持。这两位官员的形象,讽刺了官场中那些善于伪装、善于讨好上级、善于利用权力谋取私利的人。
“也待学魏徵一般俸请”,最后一句以魏徵作为正面典型进行对比。魏徵是唐代著名的谏臣,以其直言敢谏、清廉自守著称。这里提到“俸请”,意为请求增加俸禄,暗含讽刺意味,指出那些官员们虽然表面上声称要效仿魏徵的清廉,但实际上却在追求个人利益,与魏徵的高尚品德形成鲜明对比。
整体而言,这首作品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深刻揭示了元代官场的腐败现象,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批判。
嘉陵江畔,解佩初逢地。
江水比深情,信潮还、吴头楚尾。
爱离憎会,此恨古今同,红豆破,彩鸳分,洒尽临岐泪。
幽燕路阻,锦字书难寄。
鹦鹉却传言,道新来、曾窥姝丽。
风寒似剪,愁损玉肌肤,匀面药,洗脂痕,别又生春意。
铺苔荒径,摇月空枝,凭阑意怯。
怨曲萦怀,芳尊在手同饯别。
日晓波落寒汀,望远帆明灭。
人逐春归,寄情难写花叶。
霜鬓飞蓬,更能禁、乱愁相接。
楚云燕岫,人间千重路绝。
缭绕游丝空际,怕遇风吹折。
身与韩凭,梦魂应化双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