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杭州燕思阁分题四首·其一七言得偃松院》
《杭州燕思阁分题四首·其一七言得偃松院》全文
宋 / 沈遘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古寺半空人迹稀,老松自偃何年有。

擢干欲耸不及寻,蟠枝却覆遂盈亩。

群凤晒日相婆娑,病蛟眠沙独蚴蟉。

五月南风翠幄凉,三冬朔雪穹庐厚。

本知托植须冈陵,岂应诎身此培塿。

往来不用为叹嗟,题诗调笑儿女口。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寺中老松树的生动画面,充满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感。诗人沈遘以“杭州燕思阁分题四首(其一)七言得偃松院”为题,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哲理思考融为一体。

首句“古寺半空人迹稀”,开篇即营造出一种幽静而略显荒寂的氛围,古寺高悬于半空之中,人迹罕至,给人一种远离尘嚣的感觉。接着,“老松自偃何年有”,进一步强调了这棵老松的古老与神秘,它似乎在时间的长河中独自生长,岁月的痕迹在它的身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擢干欲耸不及寻,蟠枝却覆遂盈亩”,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描绘了老松树干直立但未及高耸,而其盘曲的枝条却覆盖了广阔的地面,展现了老松树独特的形态美和生命力。接下来,“群凤晒日相婆娑,病蛟眠沙独蚴蟉”,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将老松树比作凤凰晒日、病蛟眠沙,既赞美了老松树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它在自然界中的独特地位。

“五月南风翠幄凉,三冬朔雪穹庐厚”,这两句描绘了老松树四季不同的景象,五月时分,南风轻拂,老松树如同翠绿的帷幕,带来清凉;而到了冬季,大雪覆盖,老松树又仿佛是坚固的穹庐,抵御严寒。这种对季节变化的描写,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体现了老松树适应环境的能力。

最后,“本知托植须冈陵,岂应诎身此培塿”,诗人借老松树表达了对自身定位的思考,指出老松树虽然生长在低矮的土丘上,但它深知自己应该扎根于高山之上,追求更高的境界。这种自我反思和追求卓越的精神,正是诗人的深刻寓意所在。

“往来不用为叹嗟,题诗调笑儿女口”,结尾两句则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收尾,鼓励人们不必为眼前的景象感叹,而是应该以诗文来表达情感,与家人朋友共享这份美好。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蕴含着深邃的人生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作者介绍

沈遘
朝代:宋

(1028—1067)杭州钱塘人,字文通。仁宗皇祐元年进士。历江宁府通判、知制诰、知杭州。明于吏治,令行禁止。召知开封府,迁龙图阁直学士,拜翰林学士、判流内铨。母亡既葬,庐墓下,服丧未竟而卒。有《西溪集》。
猜你喜欢

赞文公朱先生像

貌温而严,德刚而粹。春融秋肃,渊澄岳峙。

道光二程,识高百氏。生遇明时,进难退易。

天假之间,斯文大备。伟哉夫子,教垂万祀。

(0)

题傅侍郎寒碧十五韵.百花径

谁言四时殊,春色镇长有。

秀萼皆可餐,采采泛卮酒。

殷红一月时,发挥仍有抑。

(0)

偶题

三麾一节已难堪,更蒙天恩馆职添。

居士本来还旧服,丛祠犹复戴华簪。

身微国效将安用,家窃官供祇自惭。

料得清时耕?亩,未应朝夕缺瓶甔。

(0)

延平次赵纠曹韵十四首·其一野亭

春来一登眺,快见耕与桑。

初冬拟丰乐,为酒升此堂。

(0)

丫头岩

看尽行人两鬓秋,双鬟犹自结丫头。

梳风栉雨常如沐,送往迎来不解愁。

造物胚腪何日始,人间岁月谩川流。

我行自役真堪笑,有此登临恨莫留。

(0)

读先君新第落成诗有感因韵书示蒙孙·其二

吾家清俭莫忘初,昔日儒酸白屋居。

世事直须防满溢,天公偏是喜乘除。

看来负郭三千顷,不似传家一卷书。

谦损却能丰萃致,试观沧海受川渠。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