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通昏主如桀纣,青龙英君翻不如。
关雎螽斯浑未识,鹊巢那得不鸠居。
咸通昏主如桀纣,青龙英君翻不如。
关雎螽斯浑未识,鹊巢那得不鸠居。
这首诗以历史典故为背景,批评了咸通时期昏庸的君主比不上明帝时期的清明。"咸通昏主如桀纣"一句,将咸通时期的君主比作夏桀与商纣,暗示其暴政无道。"青龙英君翻不如"则强调了明帝的贤明,与之前的昏主形成鲜明对比。
"关雎螽斯浑未识"引用《诗经》中的典故,"关雎"象征着美好的爱情,"螽斯"则寓意子孙繁多,诗人借此暗指咸通君主对治国之道和百姓福祉的无知。"鹊巢那得不鸠居"进一步比喻,指出在明君的治理下,连鸟儿都知道安居其位,反衬出咸通时期社会的动荡不安。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咏史的方式,寓言性地批评了前朝的昏乱,赞扬了明帝的英明,表达了对贤明政治的向往。陈普作为宋末元初的诗人,其作品常常具有鲜明的历史批判意识。
明朝真是送人行,从此关山隔故情。
道义不磨双鲤在,蜀江流水贯吴城。
吴径难胜四牡騑,扁舟辛苦凿冰归。
简书鞅掌吟诗苦,并与东阳减带回。
暖日黄金柳,光风白玉梅。
门阑开寿域,人物满春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