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国重为客,送君还复归。
天寒雨细光景促,且就东城寺中宿。
寺当蒲坂望屋庐,日暮无由辨乔木。
既已唯诺难自由,虽欲一日安可留。
吾辈事势不大殊,此际兴味复何如,归来愁坐独嗟吁。
毕竟岂如村野老,或尔富民城郭居。
雨旸寒?都不与,亲戚满眼身不孤。
乃知平生走薄宦,正似痴牛引重车。
险夷缭络不知止,祗得终年困道涂。
去国重为客,送君还复归。
天寒雨细光景促,且就东城寺中宿。
寺当蒲坂望屋庐,日暮无由辨乔木。
既已唯诺难自由,虽欲一日安可留。
吾辈事势不大殊,此际兴味复何如,归来愁坐独嗟吁。
毕竟岂如村野老,或尔富民城郭居。
雨旸寒?都不与,亲戚满眼身不孤。
乃知平生走薄宦,正似痴牛引重车。
险夷缭络不知止,祗得终年困道涂。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舜民所作,名为《送薛昌朝赴太原幕府》。通过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送别朋友时的复杂情感和深沉的思想。
"去国重为客,送君还复归。天寒雨细光景促,且就东城寺中宿。"
这几句表达了送别的情景,诗人再次成为异乡的客人,与朋友分别时天气也似乎在加深离别的凄凉。细雨和寒冷的天气让时间显得格外紧迫,而东城寺成为了他们临时的栖息之地。
"寺当蒲坂望屋庐,日暮无由辨乔木。既已唯诺难自由,虽欲一日安可留。"
诗人在寺中眺望蒲坂,夕阳西下却难以辨识树木的形状。这不仅是对景物的描绘,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无奈。即便是微薄的承诺也难以为继,更遑论留连片刻。
"吾辈事势不大殊, 此际兴味复何如,归来愁坐独嗟吁。"
这里,诗人反思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环境,与朋友相比并无太大差异。然而,在这离别之际,即便是兴致所至,也只能在内心深处叹息。
"毕竟岂如村野老,或尔富民城郭居。雨旸寒?都不与,亲戚满眼身不孤。"
诗人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比起那些安稳的老人或是富足的市民,他们至少拥有稳定的生活环境。而自己却在外漂泊,无论是细雨还是寒冷,都无法共享,只能在众亲戚中感受到孤独。
"乃知平生走薄宦,正似痴牛引重车。险夷缭络不知止,祗得终年困道涂。"
最后几句,诗人深刻反省自己一生的选择和经历,发现自己的官宦之路如同愚蠢的牛拉着沉重的车子,不知疲倦。仕途险峻,关节纷繁,却只能困守在这条道上直到终年。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送别情景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展现了诗人对于朋友离别、个人生活选择以及官场生涯的复杂情感。
隔街争唱,相府莲开,覆额香蝉初裹。
红漆车儿稳,绣帘动、压角红珠駊騀。
只愁阮妇刚才嫁,飘吴语、绿窗边过。
怕难免、粉防脂逻,安顿最宜详妥。
连晨书楼长锁,料也应推说,楝花风大。
千骑今年,事双双去,笑上丹軿翠舸。
郎君佳话人传遍,怪底事、端然瞒我。
倘相逢、春宵筵上,百罚深杯方可。
霜天残腊。绽缃梅满树,半开微合。
懒斗春园,小白长红,只爱新兴蜜蜡。
郁金堂外模糊见,贪耍学、厌禳妆法。
惹绿窗、镇日昏黄,错认熏香睡鸭。
曾有个人云鬓,摘盈盈半朵,和笑低插。
戏骂花枝,何物檀奴,也上香蝉斜压。
如今人去花何用,索性把、花枝齐搯。
搅斜阳、别样心情,且唤浇愁蛮榼。
老树空村,借风幔斜张,尽堪栖寄。饮如渴骥。
碧筒劝领略,野香荷气。
讵料苍莽中原,有黏天云水。依稀似。
莼脆鲈肥,风光故园还记。
携手散步林塘,羡无愁鸥鸟,向菱芦睡。江南游子。
谁怜我水上,倚阑心事。
拟倩繫日长绳,奈斜阳贪逝。
风飐处、十万红衣,乍眠旋起。
金风凛凛,将冷雁、糁下半天烦恼。
拚逐征南诸将帅,飞透黄榆白草。
万里边愁,一行兵气,辛苦凭谁道。
遏云裂石,数声横度林表。
我且缓把一樽,水明楼畔,侧听心如捣。
响带秋砧偏觉惨,更犯几般曲调。
南浦烟深,后湖阴重,月挂关门小。
不如北去,苏卿雪窖将老。
人种追来,喜阮曲、又生遥集。
是月里、风飘桂子,夜来亲拾。
旦日惊看佳气满,经年怪底吟声涩。
果息机、结得蚌胎成,珠光湿。嫂已庆,螽斯缉。
孙渐解,胜衣揖。笑阿兄此事,得毋非急。
小弟今冬方五十,飘零一线河之北。
待来春、挈取小狮儿,还乡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