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挑独夜江船火,隔舫有人呼似我。
仔细披图,骨瘦髯清我不如。
孤松峭壁疑无路,啸向此中寻药去。
可许狂生,化作猿猱逐队行。
君挑独夜江船火,隔舫有人呼似我。
仔细披图,骨瘦髯清我不如。
孤松峭壁疑无路,啸向此中寻药去。
可许狂生,化作猿猱逐队行。
这首《偷声木兰花·题范女受小像》由清代词人陈维崧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物的个性与情感。
首句“君挑独夜江船火”,以“挑”字形象地描绘了夜晚江面上船只灯火的孤独与静谧,营造出一种幽深而静谧的氛围,仿佛读者也能感受到夜风拂过水面的凉意和寂静。
接着,“隔舫有人呼似我”一句,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另一艘船上的声音,这声音仿佛是对自己的呼唤,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和互动性,让人不禁好奇那声音背后的故事。
“仔细披图,骨瘦髯清我不如。”这一句通过描绘一幅画像,展现了画中人物的外貌特征——骨瘦如柴、须发清秀,暗示了人物的内敛与高洁,同时也表达了对画中人物的敬仰之情。
“孤松峭壁疑无路,啸向此中寻药去。”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人物的形象,将画中人物比作孤松,身处峭壁之间,似乎在寻找着某种难以触及的“药”。这里的“药”既可能指某种物质上的药物,也可能象征着精神上的追求与解脱,体现了人物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
最后,“可许狂生,化作猿猱逐队行。”这一句以“狂生”自比,表达了自己愿意像画中人物一样,即使面对艰难险阻,也要勇往直前,不畏困难,最终成为一只能够与猿猱一同行动的自由之灵,充满了豪情与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画中人物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外貌特征和内在品质,也表达了词人对于自由、坚韧与追求的向往与共鸣,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和艺术魅力。
蠲缓有常例,盖视灾重轻。
重蠲不复输,轻缓应带徵。
连岁潦已甚,沟壑忧未宁。
即灾稍轻区,毗连同苦情。
麦收虽颇丰,谷价犹未平。
禾稼兆复佳,转眼逮西成。
诚恐催科吏,正缓将并征。
嗟哉疮痏馀,吾民岂堪承。
正则不可缺,旧缓可再听。
槩俟以来年,麦收其量行。
稠叠非市恩,民艰心实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