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从春里踏残红,剥啄禅关一笛风。
茶味恰添钟梵后,诗情遥在水声中。
百年鹤径老松树,三月莺花古佛宫。
剩有苍凉数行字,拟参半偈万缘空。
曾从春里踏残红,剥啄禅关一笛风。
茶味恰添钟梵后,诗情遥在水声中。
百年鹤径老松树,三月莺花古佛宫。
剩有苍凉数行字,拟参半偈万缘空。
这首清代诗人匡南枝的《游阳山庵次韵答李大》描绘了诗人游历阳山庵的场景。首句“曾从春里踏残红”回忆往昔春天踏青的情景,暗示了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剥啄禅关一笛风"描绘出庵门前轻轻敲门声与悠扬笛声交织的宁静氛围,体现了僧侣生活的淡泊与禅意。
"茶味恰添钟梵后"写诗人品茗之后,听到寺庙的钟声,增添了禅意的韵味。"诗情遥在水声中"则进一步借流水声引发诗人的创作灵感,将情感寄托于自然之音。接下来两句,“百年鹤径老松树,三月莺花古佛宫”,通过描绘古老的松树和生机盎然的春景,展现出庵宇的悠久历史与自然和谐。
最后两句“剩有苍凉数行字,拟参半偈万缘空”表达了诗人面对这一切,内心只剩下几行文字,试图参悟佛理,超脱世俗的纷扰,追求内心的空灵与宁静。整首诗以游历为线索,融合了自然景色、禅宗意境和个人心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哲思。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