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秋苦雨稻禾死,天地晦冥龙怒嗔。
南邻老翁卧不起,漏屋湿薪愁杀人。
自云今年八十剩,力农一生兹始病。
两逢赤旱三遇水,租税何曾应王命。
吾今宁免身为鱼,死当其时良可吁!
孟秋苦雨稻禾死,天地晦冥龙怒嗔。
南邻老翁卧不起,漏屋湿薪愁杀人。
自云今年八十剩,力农一生兹始病。
两逢赤旱三遇水,租税何曾应王命。
吾今宁免身为鱼,死当其时良可吁!
这首诗描绘了元末明初时期孟秋时节连绵不绝的苦雨,导致稻禾枯死,天地昏暗,龙神愤怒。诗中通过一位年迈农民的视角,展现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巨大破坏和对农民生活的沉重打击。
首句“孟秋苦雨稻禾死”,开篇即点明季节与天气状况,孟秋本是收获的季节,却遭遇连日大雨,稻禾因此而枯萎死亡。接着“天地晦冥龙怒嗔”一句,运用拟人手法,将自然界的风雨现象赋予情感色彩,形象地表现了恶劣天气的严重性。
“南邻老翁卧不起,漏屋湿薪愁杀人”两句,通过具体的人物描写,进一步展现灾害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影响。老翁因房屋漏水,无法行动,面对湿透的柴火,心中满是愁苦。这不仅描绘了物质生活的困顿,也反映了精神上的压抑与绝望。
“自云今年八十剩,力农一生兹始病”揭示了老翁的年龄与生计之间的矛盾。他已年届八十,一生辛勤劳作,却在这一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哀叹,也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一种反映。
“两逢赤旱三遇水,租税何曾应王命”则从更广阔的视角审视问题,指出农民在极端气候条件下所遭受的双重打击,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压力。旱灾与水灾交替出现,使得农民难以维持正常的农业生产,而繁重的租税负担更是雪上加霜。
最后,“吾今宁免身为鱼,死当其时良可吁!”表达了诗人对农民悲惨境遇的深切同情。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下,农民甚至宁愿选择死亡以摆脱苦难,这种无奈与绝望之情跃然纸上。
整体而言,这首《苦雨行》深刻揭示了元末明初时期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助与痛苦,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画展蕉心,诗回玉枕,微波隐托辞通久。
莫道春归犹惜,多景悬秋。几回眸。
暖暖金沙,溶溶蓝水,叶田掩映思珍偶。
借问霓裳缥缈,花浣蘋洲。漫悠悠。
共倚阑干,俯双影、鸳鸯倾盖,可堪锦障迷离,还教绮思延愁。
且嬉游。
恁横塘清浅,指点云情舒卷,月华吞吐,彷佛撩人,拾梦红楼。
丽景初开,紫丝步障花深浅。
喜逢春夜乐倾杯,桃花华镫宴。绣幕晴烟四卷。
展芳菲、嫏嬛画苑。修眉舒绿,采笔齐飞,升平箫管。
周鼎重归,物华几度星移换。
十年梦觉数家常,嘉气流虹远。锦簇霞明不断。
共忘情、欢长漏短。满庭玉树,羽蹑青鸾,足檠红雁。
冷燠度岁月,甘苦寻缘果。画禅自悦,深味穿镫火。
撩乱幻色,默语拈花朵。还是寒窗锁。
襟袖惹啼痕,卷帘看钗梁凤亸。尽无那。
正梦里愁多。对平林雾织,琼树露零,但望浮云破。
酒半放怀,邀影成三个。莫道魂消呵。
欢意却阑珊,窃休将、颠狂笑我。
万山青。斜阳影,金色返照东城。
天意晚凉似洗,淡点疏星。
老云西上,千万种巧簇奇形。
似古铁镕成大岭,横亘长鲸。一峰菌子孤撑。
最高处,宛然三两人行。凝望半天渐黑,怒碾雷声。
露凉侵座,花径外,且扑流萤。
算倚枕,淙淙快雨,知待三更。
仙山楼阁,枕函边历历,方壶员峤。
一色水天如翡翠,尔忽双凫飞到。
世外秋心,湖边篁气,笛里韩湘笑。
塔铃风定,梵声留住云表。
醒后槐雨飕飕,乱山吹角,路断蓬莱岛。
欲问永禅师坐处,红得劫灰成窖。
委地黄云,飞燐碧血,废井群蛙闹。
羲皇窗北,约将陶令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