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前绿浸裾,碧澜堂上看衔舻。
作堤捍水非吾事,闲送苕溪入太湖。
天目山前绿浸裾,碧澜堂上看衔舻。
作堤捍水非吾事,闲送苕溪入太湖。
这首诗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名为《赠孙莘老七绝(其二)》。诗中的意境和用词都极富有画面感和深远的意蕴。
"天目山前绿浸裾" 一句以生动的笔触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碧澜堂上看衔舻" 则描绘了诗人在碧澜堂上观赏到船只穿梭的情景。这里的“天目山”和“碧澜堂”都是实指具体的地理位置,但也象征着一片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
"作堤捍水非吾事" 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争和忙碌工作的一种超脱态度,通过“非吾事”四字,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不以物喜的高远情怀。
最后,"闲送苕溪入太湖" 一句则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情感状态。这里的“闲送”二字充满了闲适与从容,“苕溪”和“太湖”的结合,不仅是自然景观的描述,更寓意着诗人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升华。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乐在其中的情感体验,同时也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远的人生追求。
彩笔翩翩骤过从,居然文藻挹芙蓉。
门留廷尉甘罗雀,剑授司空欲化龙。
谒帝明光春浩渺,论交平乐暮从容。
当年国士双垂眄,握别衔知思万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