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荷未残,今来桂花发。
那堪千里人,两见秋山月。
涉江荷未残,今来桂花发。
那堪千里人,两见秋山月。
这首诗《桂滩》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涉水过江,江边荷花虽已凋残,但此时桂花却正盛放的情景。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离人难见的感慨。
首句“涉江荷未残”,描绘了诗人涉水过江的场景,江边的荷花尚未完全凋谢,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接着,“今来桂花发”一句,点明时间的更迭,桂花的盛开预示着秋天的到来,与前句形成对比,暗示季节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
“那堪千里人,两见秋山月。”这两句是全诗情感的集中体现。诗人身处千里之外,难以见到思念之人,只能在两次见到秋夜的山月时寄托相思之情。这里的“秋山月”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也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通过“那堪”二字,诗人表达了对无法相见的遗憾和无奈,情感深沉而细腻。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易逝的感慨。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