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天意何须问,多事灵均。杳矣南冥。
倏忽何如浑沌情。树犹如此花无奈,老去春心。
遁去天形。风雨偏宜午夜闻。
茫茫天意何须问,多事灵均。杳矣南冥。
倏忽何如浑沌情。树犹如此花无奈,老去春心。
遁去天形。风雨偏宜午夜闻。
这首《采桑子》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诗人魏元戴所作,以“茫茫天意何须问”开篇,展现出一种对命运与自然规律的深刻思考。诗人以“多事灵均”暗指屈原的多愁善感和对世事的忧虑,通过“杳矣南冥”描绘出深远而不可知的宇宙景象,进一步强化了对命运的感慨。
“倏忽何如浑沌情”一句,既是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也是对混沌未分状态的向往,暗示了诗人内心对于简单纯粹生活的追求。接下来,“树犹如此花无奈,老去春心”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将树木与花朵的凋零与人的衰老相联系,表达了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哀愁。
“遁去天形”则可能寓含着诗人对现实世界的逃避或对理想境界的向往,而“风雨偏宜午夜闻”则在静谧的夜晚,风雨声显得格外清晰,似乎在诉说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增添了诗歌的神秘与深邃感。
整体而言,《采桑子》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层层递进,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和命运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消逝的哀叹,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和哲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