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去国苦飘零,满面风沙漫度春。
白日驱车无住客,青山当路亦为尘。
东经卤泽初迎雪,西出蒲关欲问津。
何日投鞭寻旧隐,云间深访牧牛人。
三年去国苦飘零,满面风沙漫度春。
白日驱车无住客,青山当路亦为尘。
东经卤泽初迎雪,西出蒲关欲问津。
何日投鞭寻旧隐,云间深访牧牛人。
此诗描绘了一位游子三年离家在外飘零的凄凉情景。首句"三年去国苦飘零"直接表达了游子的哀伤之情,长时间的漂泊生活令人心生苦楚。"满面风沙漫度春"则形象地描绘了这种飘零生活中的艰辛和自然环境的严酷。
接下来的两句"白日驱车无住客,青山当路亦为尘"进一步深化了游子的漂泊感。白日下的奔波没有停歇之所,即便是壮丽的青山也在旅途中被踏成尘土,强调了行者无处不至的辛酸。
诗人接着写道"东经卤泽初迎雪,西出蒲关欲问津"。这里展现了游子的辗转和探求。卤泽与蒲关都是地名,从这两个地点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行迹之广泛以及对归途的渴望。
最后两句"何日投鞭寻旧隐,云间深访牧牛人"流露出诗人对于归乡和平静生活的向往。"投鞭"意味着放下旅行的鞭子,结束长久的漂泊,而"寻旧隐"则是对过去安稳生活的怀念。而"云间深访牧牛人"则是在山间寻找那些平凡而宁静的生活,如同牧牛人一般远离尘嚣。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游子对归乡之路的无限留恋,以及对于自然环境中那种简单、宁静生活的深深向往。
朝亦不采薪,暮亦不采薪。
莲泾赊得沽酒家,入口滑辣香且醇。
一饮三百钱,再饮五十文。
兴来连欲醉不得,一醉已判三千春。
狂歌还容木客和,大叫岂怕邻翁嗔。
生来无田种秫米,乱后有地披荆榛。
山花野草插满笠,儿曹错□刍荛民。
王质不饮酒,也是痴仙人。
烂柯山,在何许,一局残棋自今古。
当垆主人休索钱,酒债寻常何足数。
醒来随处束薪归,却卖青钱送还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