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庙礼哀敬,枌邑道严玄。
恭洁由明祀,肃驾在祈年。
诏徒登季月,戒凤藻行川。
云旆象汉徙,宸网拟星悬。
朱棹丽寒渚,金鍐映秋山。
羽卫蔼流景,彩吹震沈渊。
辨诗测京国,履籍鉴都廛。
氓谣响玉律,邑颂被丹弦。
文轸薄桂海,声教烛冰天。
和惠颁上笏,恩渥浃下筵。
幸侍观洛后,岂慕巡河前。
服义方无沫,展歌殊未宣。
宫庙礼哀敬,枌邑道严玄。
恭洁由明祀,肃驾在祈年。
诏徒登季月,戒凤藻行川。
云旆象汉徙,宸网拟星悬。
朱棹丽寒渚,金鍐映秋山。
羽卫蔼流景,彩吹震沈渊。
辨诗测京国,履籍鉴都廛。
氓谣响玉律,邑颂被丹弦。
文轸薄桂海,声教烛冰天。
和惠颁上笏,恩渥浃下筵。
幸侍观洛后,岂慕巡河前。
服义方无沫,展歌殊未宣。
这首诗是南北朝时期诗人江淹创作的《杂体诗三十首》中的第二十七首,题为“袁太尉淑从驾”。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精美的辞藻,表达了对宫廷礼仪、国家盛事以及皇帝圣明的赞颂之情。
宫庙礼哀敬,枌邑道严玄。
这两句描绘出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宫庙”指的是朝廷和宗庙,而“礼哀敬”则表达了对这些场所应有的崇敬之情。"枌邑"是古代祭祀用的器物,"道严玄"则表现了一种神圣不可触碰的庄严。
恭洁由明祀,肃驾在祈年。
这两句强调了皇帝的尊贵和仪式的隆重。“恭洁”指的是谨慎清净,“明祀”可能是指祭祀天地或祖先的明亮庄严的场面。"肃驾"则形容皇帝出行时的威仪,而“祈年”则是希望国泰民安,岁岁平安。
诏徒登季月,戒凤藻行川。
这两句描绘了皇帝颁布命令和巡视边疆的情景。“诏徒”指的是皇帝的使者,“登季月”可能是指在特定的时节出发。"戒凤藻"则可能是对官员的告诫,要求他们要像凤凰那样纯洁无瑕,而“行川”则是巡视边疆。
云旆象汉徙,宸网拟星悬。
这两句通过对天象的描写来赞美皇帝的统治。“云旆”指的是飘扬在天上的旗帜,“象汉徙”可能是在比喻皇帝威仪如同古代汉朝的雄伟。"宸网"是皇宫中的高大围墙,而“拟星悬”则形容皇帝的居所高耸入云,仿佛与星辰相接。
朱棹丽寒渚,金鍐映秋山。
这两句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皇家的辉煌。“朱棹”指的是红色的宫门,“丽寒渚”则是形容秋天清冷的水面。"金鍐"可能是指装饰华丽的车辆,而“映秋山”则表现了皇家车队在秋色中行进的情景。
羽卫蔼流景,彩吹震沈渊。
这两句描绘了皇帝出巡时的壮观场面。“羽卫”指的是装饰华丽的仪仗队伍,“蔼流景”则形容他们在自然景色中行进。"彩吹"可能是指乐队,而“震沈渊”则表现了音乐声威震四方。
辨诗测京国,履籍鉴都廛。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文化的重视。“辨诗”是分析诗词,“测京国”可能是在探讨古代都城的诗歌。"履籍"则是指翻阅历史文献,而“鉴都廛”则表现了对古都遗迹的观察。
氓谣响玉律,邑颂被丹弦。
这两句通过音乐来赞美皇帝的统治。“氓谣”可能是指民间流传的歌谣,“响玉律”则形容音乐声如同玉石般清澈。"邑颂"则是在赞颂,"被丹弦"可能是在描绘乐器上装饰华丽的丝线。
文轸薄桂海,声教烛冰天。
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和教育的描写来表达诗人的理想。“文轸”指的是文化的传播,“薄桂海”则形容知识如同广阔无垠的海洋。"声教"可能是指以声音传播教化,而“烛冰天”则表现了教育光照人心,如同冬日阳光般温暖。
和惠颁上笏,恩渥浃下筵。
这两句表达了皇帝的恩泽广布。“和惠”指的是和平与恩惠,“颁上笏”可能是在形容朝廷颁布奖赏。"恩渥"则是恩泽如同潮水般滔滔不绝,而“浃下筵”则表现了恩泽普及天下。
幸侍观洛后,岂慕巡河前。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皇帝出行的期盼和赞美。“幸侍”是指有幸跟随,“观洛后”可能是在形容观赏宫殿的壮丽。而“岂慕”则在表达一种怀念或仰望的情感,"巡河前"可能是在期待皇帝巡视边疆的场面。
服义方无沫,展歌殊未宣。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统治正义和文化传承的赞美。“服义”指的是遵循正义,“方无沫”则形容正义如同广阔无边的海洋。"展歌"可能是在准备唱诵颂歌,而“殊未宣”则表现了诗人对尚未宣扬的美好事物的期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宫廷礼仪、皇帝圣明、自然景象、文化传承和教育普及等多个层面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宏伟壮丽的画卷,充分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力田须逢年,掘井须及泉。
学者志于道,如以规正圆。
及其见道时,揽辔谁争先。
筌蹄蜕陈迹,羽化而登仙。
是中时反观,一一人之天。
森然众妙现,所见惟所便。
猗与至游者,日运万里船。
胸中三景轴,与道相因缘。
道大心以悟,心远见孰偏。
一室景象存,物物随餐眠。
不游以为游,至乐无冥颠。
游非在山水,默与山水联。
天下有至游,得道有至贤。
贤者以道游,百游不一愆。
至于游俱忘,公与道独全。
谈笑出清风,樽罍益欣然。
张扁诧中郎,训记增雄编。
嗟予幸升堂,顿觉尘垢湔。
从公至游境,左右余芳鲜。
归来欲语人,心知口难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