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微茫疑有无,木叶半脱殊萧疏。
云根更著数椽屋,此屋当有幽人居。
墨妙逼真乃如此,毕竟非真惟近似。
何如屐齿饱经行,是处溪山皆画笥。
还君图画吾且归,家在江南依翠微。
山色微茫疑有无,木叶半脱殊萧疏。
云根更著数椽屋,此屋当有幽人居。
墨妙逼真乃如此,毕竟非真惟近似。
何如屐齿饱经行,是处溪山皆画笥。
还君图画吾且归,家在江南依翠微。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远山平林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中的意境淡远,语言简洁而不失深致。
"山色微茫疑有无,木叶半脱殊萧疏。" 这两句通过对山色和树叶的描述,营造出一片朦胧的自然氛围,使人感到仿佛与现实稍远,又带有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云根更著数椽屋,此屋当有幽人居。"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处被云雾缭绕的小屋,通过诗人的想象,这里的“幽人”可能是隐逸者或高士,他们选择在这样的环境中过着超脱尘世的生活。
"墨妙逼真乃如此,毕竟非真惟近似。"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画作的赞美,认为这幅画虽然精致逼真,但终究是艺术家的再现,不可能完全等同于自然之真实。
"何如屐齿饱经行,是处溪山皆画笥。" 这两句则转向诗人自身的体验和感受,通过“屐齿”这一细节,可以想象到诗人亲身体验了大自然的美丽,并将这些经验化作画中的元素。
"还君图画吾且归,家在江南依翠微。"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归乡之情,他把这幅画还给友人之后,就要回到位于江南的家中,那里的环境也是山清水秀,充满了自然之美。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描绘能力,更透露出他对隐逸生活和艺术创作的深刻理解与热爱。
天上秋多驻影迟,清谈终宴不知疲。
良辰乐事难兼得,胜地名流极一时。
北阙烟尘仍满目,东山宾客尽能诗。
时危报国须强健,莫遣霜华上鬓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