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冬暮村居杂咏,寄叔白七首·其四》
《冬暮村居杂咏,寄叔白七首·其四》全文
清 / 李宪噩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贫后依荒坞,忧来行近园。

雀争墙外树,牛入路旁村。

日落昼风止,烟寒冬岭昏。

樵人归又晚,深巷叩柴门。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傍晚乡村的生活景象,充满了宁静与和谐的氛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村落中的一幕幕生活场景。

首先,“贫后依荒坞,忧来行近园。”这两句描绘了主人公在贫困之后,选择居住在荒凉的山坞之中,面对忧虑时,他便在附近的园子里散步,寻求心灵的慰藉。这里不仅体现了人物的孤独与无奈,也暗示了自然环境对心灵的抚慰作用。

接着,“雀争墙外树,牛入路旁村。”通过雀鸟争食和牛群进入村庄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热闹与生机。雀鸟的争斗与牛群的悠闲,形成了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淳朴与和谐。

“日落昼风止,烟寒冬岭昏。”这两句描绘了日落时分,风停云散,炊烟袅袅升起,冬日的山岭在烟雾中显得朦胧而昏暗。这样的景象既渲染了乡村夜晚的宁静,也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郁氛围,仿佛预示着夜的来临。

最后,“樵人归又晚,深巷叩柴门。”描述了砍柴的人在天色已晚的情况下才回家,他们敲响了深巷中的柴门。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辛劳,也反映了乡村生活的节奏与时间观念。整个画面温馨而真实,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宁静的村落之中,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美好。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冬日乡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以及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乡村生活画卷,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与表达。

作者介绍

李宪噩
朝代:清

李宪噩,字怀民,以字行。号十桐,高密人。诸生。有《十桐草堂诗集》。
猜你喜欢

寒灯夜雨,独坐有感。赋成七首,以述懑怀·其三

半壁纵横遍虎豺,北来音耗听多乖。

螳螂讵信能当毂,虺蜴无端起祸阶。

嚼齿空存吞贼气,拊膺难遂报君怀。

可怜数郡遭荼毒,血肉为泥骨作柴。

(0)

红毛港晓发

竟夜梦难圆,晨星窥客舍。

仆夫眼瞢腾,轮鞅迟迟驾。

小犬嗥阶前,寒灯闪篱罅。

霜华冷似冰,小立茅檐下。

(0)

往各庄安辑马上口号

晓夜奔驰歇未能,几回马上自凌兢。

荒郊日落鸮啼树,野店宵深鼠瞰灯。

寂寞剧怜生趣减,传闻每痛死伤仍。

何时丑类都歼尽,玉蠋重调岁序登。

(0)

同友人迷途,夜宿山家,吟诗以记

乘兴探灵峦,山穷天已夕。

苍茫烟云合,行径渺无迹。

本非姓丁人,那得冲霄翮。

又非鹅笼生,家具口中积。

游侣三五辈,束手正无策。

忽闻犬吠声,知有隐者宅。

联襼相追寻,茅茨露岩隙。

举目共翘观,风景足幽僻。

门藉芦帘遮,屋有槿篱隔。

一扣幽扉开,主人称莫逆。

案上列琴书,窗前植松柏。

截竹架檐端,烹茶分泉脉。

留我抵足眠,藤床可安席。

自言栖岩阿,不类车尘迫。

安居数十年,优悠无恐嚇。

妄念永不生,心閒身乃适。

兴到读「黄庭」,饥来煮白石。

扫地静焚香,内和外安息。

颐养乐天真,奚烦求玉液。

不闻先达言,「光阴如过客」。

何必自羁鞿,此心为形役。

叹我落尘网,举步天地窄。

人耐幽寂难,我求不可获。

贱者虽自贱,南面不与易。

天明辞主人,恋恋怀难释。

临别订后期,重来觅欢怿。

指点山下途,所经如别辟。

回顾幽人居,巑岏皆峭壁。

(0)

夜宿栖云岩

崱屴山门外,穿林一径分。

虫声春暖闹,竹露夜深闻。

水际沉孤月,松巅带片云。

禅堂清课早,香气遍氤氲。

(0)

閒吟奉籋云先生

岭表、闽中自各天,交因翰墨信前缘。

花间爱我琴三弄,月下欣君赋一篇。

共洗马肝评砚谱,曾焚鹊尾对香筵。

有时携手登临去,踏尽青山绿水边。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徐琰 顾可久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