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同友人迷途,夜宿山家,吟诗以记》
《同友人迷途,夜宿山家,吟诗以记》全文
清 / 林占梅   形式: 古风

乘兴探灵峦,山穷天已夕。

苍茫烟云合,行径渺无迹。

本非姓丁人,那得冲霄翮。

又非鹅笼生,家具口中积。

游侣三五辈,束手正无策。

忽闻犬吠声,知有隐者宅。

联襼相追寻,茅茨露岩隙。

举目共翘观,风景足幽僻。

门藉芦帘遮,屋有槿篱隔。

一扣幽扉开,主人称莫逆。

案上列琴书,窗前植松柏。

截竹架檐端,烹茶分泉脉。

留我抵足眠,藤床可安席。

自言栖岩阿,不类车尘迫。

安居数十年,优悠无恐嚇。

妄念永不生,心閒身乃适。

兴到读「黄庭」,饥来煮白石。

扫地静焚香,内和外安息。

颐养乐天真,奚烦求玉液。

不闻先达言,「光阴如过客」。

何必自羁鞿,此心为形役。

叹我落尘网,举步天地窄。

人耐幽寂难,我求不可获。

贱者虽自贱,南面不与易。

天明辞主人,恋恋怀难释。

临别订后期,重来觅欢怿。

指点山下途,所经如别辟。

回顾幽人居,巑岏皆峭壁。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夜晚迷失于山中,最终找到一户隐居人家的故事。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句“乘兴探灵峦”,表达了诗人兴致勃勃地探索神秘的山峦。接着,“山穷天已夕”描绘了日暮时分,山峦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更加神秘。随后,“苍茫烟云合,行径渺无迹”则展现了山中烟云缭绕,道路难寻的景象。

“本非姓丁人,那得冲霄翮。又非鹅笼生,家具口中积。”这几句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并非出身显赫,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只是积累了一些生活必需品。

“游侣三五辈,束手正无策。”描述了诗人与几位同伴在山中迷失,束手无策的情景。然而,他们很快听到了狗吠声,找到了隐居人家。

“联襼相追寻,茅茨露岩隙。”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一行人寻找隐居人家的过程,以及到达后发现的简陋但充满自然之美的小屋。

接下来的几句话,如“案上列琴书,窗前植松柏。截竹架檐端,烹茶分泉脉。”展现了隐居人家的生活环境,充满了自然与艺术的气息。

“留我抵足眠,藤床可安席。”表达了主人的热情款待,让客人感到宾至如归。

最后,“自言栖岩阿,不类车尘迫。安居数十年,优悠无恐嚇。”通过主人的话,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远离尘世的喧嚣,享受宁静与自由。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

作者介绍

林占梅
朝代:清

历史人物,是中国清朝官员。根据《重修台湾省通志》记载,他于1802年上任台湾府儒学训导,隶属于台湾道台湾府,为台湾清治时期的地方官员,该官职主要从事台湾府境内之教育行政部分,受台湾府儒学教授制约,该官职亦通常为闽籍,语言可与台湾人互作沟通,事实上,教学上也以闽语为主,官话为辅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0)

薄暮步溪上见茅舍前桃花盛开

娇靥枝枝破浅红,暮寒无语向春风。
谁来花底多情立,白发如丝一病翁。

(0)

槜李道中二首

卧龙山下听吟松,细雨清明似梦中。
柳荫朱栏三百尺,渴乌犹自泣春风。

(0)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

(0)

赠孤山道士二首

九霄象简手中擎,岂是闲人爱列卿。
洞里石田春漠漠,有田多与种黄精。

(0)

挽正字南仲四首

珠璧方辉耀,菁华未寂寥。
极知身作崇,何用食为妖。
牺象收儒庙,箫笳咽市桥。
作心纱帽冷,三径雨潇潇。

(0)
诗词分类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诗人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