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十日春已归,东家西家花乱飞。
我来此地作幽赏,祗有小种还芳菲。
问言乃是红踯躅,不比桃花李花俗。
风和日暖池更清,猩血淋漓洒苍玉。
鹤林寺里神仙家,昔年曾闻开此花。
后来已归阆苑去,不复与世俱骄誇。
阿谁上天诉上帝,移得此花在人世。
便当邀取七七仙,同饮壶觞对花醉。
三月十日春已归,东家西家花乱飞。
我来此地作幽赏,祗有小种还芳菲。
问言乃是红踯躅,不比桃花李花俗。
风和日暖池更清,猩血淋漓洒苍玉。
鹤林寺里神仙家,昔年曾闻开此花。
后来已归阆苑去,不复与世俱骄誇。
阿谁上天诉上帝,移得此花在人世。
便当邀取七七仙,同饮壶觞对花醉。
这首明代汪本的《园中踯躅》描绘了暮春时节,园中踯躅花开的美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花朵的色彩、形态以及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首句“三月十日春已归”,点明时间背景,暗示春天即将结束。接着“东家西家花乱飞”描绘了春末百花纷飞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热闹而略带伤感的氛围。诗人“我来此地作幽赏”,独自一人欣赏这最后的春色,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祗有小种还芳菲”一句,诗人将注意力聚焦于园中的一小丛花朵,强调其虽是小众之花,却依然绽放着生机与美丽。接下来,“问言乃是红踯躅,不比桃花李花俗”通过对比,突出了红踯躅的独特与高雅,它不同于常见的桃花和李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魅力。
“风和日暖池更清,猩血淋漓洒苍玉”描绘了红踯躅在和煦阳光下的美丽景象,猩红色的花朵仿佛鲜血滴落在碧绿的玉石之上,形成鲜明的视觉冲击。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花朵的颜色,也通过“猩血”与“苍玉”的对比,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生动性。
“鹤林寺里神仙家,昔年曾闻开此花”通过想象中的鹤林寺,赋予红踯躅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暗示其与仙境相连,增添了神秘色彩。接下来,“后来已归阆苑去,不复与世俱骄誇”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红踯躅不再出现在尘世间的一种惋惜。
最后,“阿谁上天诉上帝,移得此花在人世。便当邀取七七仙,同饮壶觞对花醉”表达了诗人希望有人能将这美丽的花朵带到人间,与仙人们一同享受花香与美酒,体现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超凡境界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红踯躅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