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夜未云疲,珠帘聊可发。
泠泠玉潭水,映见蛾眉月。
靡靡露方垂,晖晖光稍没。
佳人复千里,馀影徒挥忽。
清夜未云疲,珠帘聊可发。
泠泠玉潭水,映见蛾眉月。
靡靡露方垂,晖晖光稍没。
佳人复千里,馀影徒挥忽。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静夜中观赏月亮的情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深邃的意境。
首句“清夜未云疲”描绘了一个宁静而清朗的夜晚,没有乌云遮挡,为接下来的月亮相会铺垫了背景。接着,“珠帘聊可发”一句,以珠帘的开启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期待与欣喜,仿佛帘幕一开,便能窥见月之真容。
“泠泠玉潭水,映见蛾眉月”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清澈的潭水比作玉,月光如同蛾眉般在水中映现,既形象地描绘了月色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对月的深情凝望。这里,月与水的交融,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寄托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靡靡露方垂,晖晖光稍没”则进一步描绘了月光逐渐减弱的景象,露珠的滴落似乎象征着月光的消逝,但“晖晖光稍没”中的“晖晖”,又透露出一丝月光虽微弱但仍存的希望与美好。这种微妙的对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情感更为深沉。
最后,“佳人复千里,馀影徒挥忽”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佳人的思念之情。即使月光已渐渐消失,但诗人的心中仍留存着对佳人的思念与期盼,这份情感跨越了千里的距离,显得尤为真挚与动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诗人对月的深情以及对远方佳人的思念,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佛狸祠下别。看此处、江花如练,江烟似织。
忆昔结交坚戴笠,江左周郎英发。
正烂醉、金钗之侧。
宋玉计倪俱大侠,更颍川、年少风流客。
仰天啸,冠缨绝。十年往事同陈迹。
恰传闻、洛阳金尽,栎阳狱急。
一旦二桃疑尽释,广柳车中人出。
又买得、如花小妾。
送客惊心千万里,但销魂、此际真愁绝。
吾自有,蒯通舌。
蜻蛉小泊断桥东,人在橹声中。
水面残霞飞不定,春波静、暝翠玲珑。
夹岸缃桃斑竹,半船淡月微风。
纱窗尽摘簟纹融,心事暗惺忪。
小拂丝杨人语细,春衫碧、恰似新桐。
可惜小浯溪上,明朝更与谁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