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听雨湘东郡。孤馆灯花晕。中年听雨凤城西。
一树绿桐花下拨银?。如今听雨薇花廨。
酒醒朱颜在。老来啖蔗有余甘。
不似彭城吴郡与巴山。
少年听雨湘东郡。孤馆灯花晕。中年听雨凤城西。
一树绿桐花下拨银?。如今听雨薇花廨。
酒醒朱颜在。老来啖蔗有余甘。
不似彭城吴郡与巴山。
这首词以"听雨"为线索,描绘了词人从少年到老年的生命阶段和心境变化。开篇"少年听雨湘东郡",形象地展现了词人年轻时在湘东郡的经历,雨声伴随着青春的孤独和旅馆中的寂寥,"孤馆灯花晕"更添了几分落寞。
"中年听雨凤城西",词人到了中年,转至凤城(京城)西郊,绿桐花下品茗,情境转换,但仍透露出淡淡的哀愁,"一树绿桐花下拨银?",暗示着时光流转,生活中的琐事也如雨滴般滴滴答答。
进入老年,词人身处"薇花廨",环境宁静,"酒醒朱颜在"表达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尽管容颜已老,但仍有饮酒的兴致。最后,词人以"老来啖蔗有余甘"作结,比喻老年生活的甘甜,不同于早年在彭城、吴郡和巴山的生活,这些地方的回忆带给他不同的滋味。
整首词通过听雨这一日常小事,串联起人生的各个阶段,寓言式地表达了词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人生况味的深沉思考。樊增祥的笔触细腻,情感真挚,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