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句·其八》
《杂句·其八》全文
唐 / 庞蕴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易复易,即此五阴成真智。

十方世界一乘同,无相法身岂有二。

若舍烦恼觅菩提,不知何方有佛地。

(0)
翻译
变化无常,这就是五蕴成就真实智慧。
不论在哪个方向,一切众生都遵循同一佛法,无相的法身怎能有两样?
如果丢弃烦恼去寻找菩提(觉悟),却不知何处能找到佛的境界。
注释
易复易:变化无常。
五阴:佛教中指色、受、想、行、识五种身心现象。
真智:真实的智慧。
十方世界:指所有方向和空间,佛教中表示宇宙广大。
一乘同:同一乘佛法,即所有众生平等修行的道路。
无相法身:佛教中指不依赖于形象或概念的法性身。
烦恼:佛教中指阻碍修行的贪嗔痴等心理障碍。
菩提:觉悟,佛教追求的最高境界。
佛地:佛的境界,达到涅槃的境地。
鉴赏

这首诗歌颂了佛法的深奥和普遍性,以及追求菩提(觉悟)的重要性。"易复易, 即此五阴成真智"表达了通过修行五阴(色、受、想、行、识)来达到真实智慧的过程简单而直接。"十方世界一乘同,无相法身岂有二"强调了佛教中“一乘”(一种最高的教理)的普遍性和无分别的法身是唯一的,不存在第二种。

接着,诗人问道:"若舍烦恼觅菩提,不知何方有佛地。"这里,“烦恼”指的是世间的各种痛苦和迷惑,“觅菩提”则是追求觉悟的过程。这句话表达了如果放弃了对痛苦的体认和对觉悟的追求,就无法找到通往佛的道路,即“佛地”。

整首诗流露出了深厚的佛教哲理,通过质朴而富有韵味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于佛法修行和觉悟路径的理解与体验。

作者介绍

庞蕴
朝代:唐

庞蕴(生卒不详) 字道玄,又称庞居士,唐衡阳郡(今湖南省衡阳市)人。禅门居士,被誉称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东土维摩”之称。有关他的公案时见于禅家开示拈提中,以作为行者悟道的重要参考。其传世的偈颂(迄今流传近200首)以模拟佛经偈语的风格,殷殷嘱咐学佛者修行的依归,在唐朝白话诗派中以其重于说理为一特点。至于他和女儿灵照游戏自在的情节,配合其诗偈中全家习禅的描述,不仅成为后代佛门居士向往的模范,也转而成为戏曲宝卷文学着墨的题材。
猜你喜欢

月食用韵答定斋二首·其二

只谓阴精减,宁知阳德孤。

虾蟆饶怪吻,后羿辑威弧。

云隙星芒动,山昏木魅呼。

复时天更好,悬影上流苏。

(0)

清洛营言怀

药裹无神功,客久梦亦恶。

中宵插羽来,倚枕候晨角。

平生猿鹄怀,六月尚清洛。

南山豆花白,报我岁云落。

僮仆忻荷锄,而我躬鞬櫜。

敢言重高勋,聊谢四郊怍。

鸿飞何冥冥,弋者仰寥廓。

环溪一亩宫,归欤勿耽错。

(0)

题李都阃履历七首·其五大帽山

飞崖绝嶂控群山,气尽南军不敢攀。

却笑溪蛮如□玃,岂知悬命彀黄间。

(0)

追和野亭八咏·其三野堂

日出半扉启,山空四壁光。

金縢馀训诰,缃帙是归藏。

客至蛛丝报,春回燕垒荒。

何人开绿野,异代即同芳。

(0)

追和野亭八咏.野亭二首·其一

起家长是御炉边,清鉴人窥学士泉。

不见楼台先得地,已闻剑履罢朝天。

四时道在成功后,二室图开引兴年。

自昔关河无限事,午桥庄上有龙眠。

(0)

送叶贰府报政

东方千骑引征轺,澹澹晴风郭外桥。

吏道一时监郡最,乡心三月过家遥。

莺花入传催通籍,书剑同舟懒候潮。

凉影午亭移榻处,可堪清论少端寮。

(0)
诗词分类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诗人
蒋廷锡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