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征。鸣条战。大齐家万国。拱揖应终禅。
奥主廓清都。大君临赤县。高居深视。当扆正殿。
旦暮之期。今一见。
牧野征。鸣条战。大齐家万国。拱揖应终禅。
奥主廓清都。大君临赤县。高居深视。当扆正殿。
旦暮之期。今一见。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战争与权力更迭的宏大场景,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牧野征。鸣条战",开篇即以“征”和“战”两个字,勾勒出战争的激烈与紧张气氛,牧野和鸣条是古代著名的战役地点,通过这两个地名,诗人将读者带入了那个充满硝烟与英雄气概的时代。
"大齐家万国。拱揖应终禅",这里描述的是统一与和谐的局面,大齐象征着强大的国家力量,万国拱揖则表明了各地对中央政权的尊重与臣服,终禅则暗示了权力的平稳过渡,展现了政治的稳定与和谐。
"奥主廓清都。大君临赤县",进一步强调了国家的治理与统治,奥主指的是深藏的主宰者,廓清都意味着国家的治理清明,大君临赤县则描绘了君主的威严与统治的广阔。
"高居深视。当扆正殿。旦暮之期。今一见",最后四句则聚焦于君主的日常与决策,高居深视体现了君主的隐秘与深思熟虑,当扆正殿则是君主处理政务的场所,旦暮之期暗示了时间的紧迫与决策的重要,今一见则表达了对君主亲自参与政务的敬仰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精炼的语言,展现了古代社会的政治格局、军事冲突以及权力的更替,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对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
日日出东城,折尽春风柳。
柳条青如蓝,我发秃于帚。
重念龚黄流,相看岁已久。
美玉耻雕镌,灵犀谢尘垢。
听彼闾阎民,吃吃说贤守。
官清印封苔,童瘦衣露肘。
退食何迟迟,吏胥缚卯酉。
情知无鱼悬,空槃杂齑韭。
世人宠辱惊,骇汗恁奔走。
寸心难动摇,处事辄可否。
紫阳华构成,功业岂云朽。
幸赖金石文,光芒荡牛斗。
惭非客坡门,舟送大江口。
江深吼巨涛,掣鲸以献酒。
回首万山中,甘作逃名叟。
赵宋累十叶,南渡绍兴时,金主长驱百万师。
两淮宵遁权与锜,驾欲航海社稷危。
麾艘绝江来,气已吞采石。
显忠期不至,事势仓皇急。
参谋本儒生,剥床痛忧国。
立招诸将赴海鳅,蹴舞双刀阵中出。
六军奋勇殊死敌,画舰冲渠半沉溺。
复追射败之,僵尸四千馀。
公亲再奏捷,露布献酋俘。
随复纵火荡巢穴,敌亦含羞烧凤车。
江东西,遂宁谧,口碑永颂神功德。
当时微公那能免灾厄,生民立庙沙溆傍,补报四时陈血食。
只今风尘障日昏,想公英气犹生存。
咸怀我公不暂舍,堂陛再拜奠酒尊。
安得如公者,复见生斯世,慰安黎庶清乾坤。
于乎,安得如公者,慰安黎庶清乾坤。
《吊虞雍公庙》【明·陶安】赵宋累十叶,南渡绍兴时,金主长驱百万师。两淮宵遁权与锜,驾欲航海社稷危。麾艘绝江来,气已吞采石。显忠期不至,事势仓皇急。参谋本儒生,剥床痛忧国。立招诸将赴海鳅,蹴舞双刀阵中出。六军奋勇殊死敌,画舰冲渠半沉溺。复追射败之,僵尸四千馀。公亲再奏捷,露布献酋俘。随复纵火荡巢穴,敌亦含羞烧凤车。江东西,遂宁谧,口碑永颂神功德。当时微公那能免灾厄,生民立庙沙溆傍,补报四时陈血食。只今风尘障日昏,想公英气犹生存。咸怀我公不暂舍,堂陛再拜奠酒尊。安得如公者,复见生斯世,慰安黎庶清乾坤。于乎,安得如公者,慰安黎庶清乾坤。
https://shici.929r.com/shici/kUnYCKD3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