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爱猿啼好,猿啼易断肠。
断肠今已矣,化作望夫冈。
苦爱猿啼好,猿啼易断肠。
断肠今已矣,化作望夫冈。
这首诗《怨歌(其三)》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通过“苦爱猿啼好,猿啼易断肠。断肠今已矣,化作望夫冈。”四句,描绘了一幅哀婉动人的画面。
首句“苦爱猿啼好”,开篇即以“苦爱”二字点明情感的深沉与复杂,表达了诗人对猿啼声的喜爱中蕴含的痛苦与无奈。接着,“猿啼易断肠”一句,将这种情感推向高潮,猿猴的啼叫声在诗人听来,如同一把把利刃,割裂着他的心肠,形象地表现了内心的极度悲痛和哀愁。
“断肠今已矣”一句,诗人的情感达到了顶点,似乎已经无法承受这份痛苦,仿佛连心肠都已被彻底割裂。最后,“化作望夫冈”以自然景观的转变,象征着诗人情感的最终归宿——化为一座山冈,永远凝视着远方,寄托着对某个人或某种情感的无尽思念与等待。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赋予了诗歌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美,使得整首诗在哀怨中又带有一丝坚韧与执着。
综上所述,《怨歌(其三)》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象征意义的自然景观,展现了诗人面对情感困境时的深刻内心世界,以及在绝望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坚韧意志。
仙陀婆子太聪明,倩人代转金刚经。
大师下座行一匝,虚空合掌侧耳听。
五千四十单八卷,卷卷转毕无濡停。
婆子大笑复申请,尚馀半藏须圆成。
师王默坐不动地,雷音奋迅开疑情。
婆子领话乃稽首,龙象蹴踏皆闻声。
两重公案谁料理,卫家寿母多男子。
长斋绣佛自年年,筑室饭僧聊尔尔。
法轮转转转不休,一波未平一波起。
大通古寺老古锥,闻声见相生欢喜。
借婆帔子拜婆年,是则是矣似亦似。
似何似,高似白云山,深似沥江水。
法量高深寿量同,真经一藏从兹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