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通苕水倩芙蓉,路似巫山定几重。
按出新声惊丽曲,妆成半额俨花容。
庾公老兴原非浅,籍孺柔情未是浓。
底恨别离翻太促,愿教魂梦得相从。
溪通苕水倩芙蓉,路似巫山定几重。
按出新声惊丽曲,妆成半额俨花容。
庾公老兴原非浅,籍孺柔情未是浓。
底恨别离翻太促,愿教魂梦得相从。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充满情感与想象的画面。首句“溪通苕水倩芙蓉”,以溪流与苕水交汇,映衬着娇艳的荷花,营造出一种清幽而美丽的自然景观,暗示了情感的细腻与纯洁。接着,“路似巫山定几重”一句,通过比喻,将道路比作神秘莫测的巫山,增加了诗的意境深度,同时也预示了情感旅程的曲折与复杂。
“按出新声惊丽曲,妆成半额俨花容”两句,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诗人通过音乐与化妆的描写,展现了情感的激荡与外在美的展现,暗示了主人公内心情感的强烈波动以及对外在形象的精心雕琢。
“庾公老兴原非浅,籍孺柔情未是浓”则通过引用历史人物的故事,表达了对情感深度与真挚性的探讨。庾公与籍孺的故事,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情感状态,诗人在这里借古喻今,探讨了情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最后,“底恨别离翻太促,愿教魂梦得相从”表达了对相聚时光短暂的遗憾和对未来相聚的渴望。诗人希望即使在现实中的别离太过匆促,也能在梦境中与心爱之人相会,寄托了对美好情感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深邃的情感世界,以及对美好情感的热烈追求和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