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拓山居志本微,形骸复自笑痴肥。
不登科目才何用,他进功名愿已违。
毕世空题司马柱,昔年常闭稚圭扉。
即今故我林泉曲,抱瓮携锄学息机。
落拓山居志本微,形骸复自笑痴肥。
不登科目才何用,他进功名愿已违。
毕世空题司马柱,昔年常闭稚圭扉。
即今故我林泉曲,抱瓮携锄学息机。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功名利禄的淡泊。首联“落拓山居志本微,形骸复自笑痴肥”描绘了诗人远离尘嚣,栖身于山林之中,虽生活简朴却心满意足的情景。诗人以自嘲的口吻,形容自己身形肥胖,但内心却因远离世俗而感到轻松自在。
颔联“不登科目才何用,他进功名愿已违”则反映了诗人对于科举制度和功名的反思。他认为,如果没有通过科举获得官位,自己的才华似乎就失去了用武之地,同时也表达了对追求功名的意愿已经不再坚持的态度。
颈联“毕世空题司马柱,昔年常闭稚圭扉”进一步阐述了诗人对过去追求功名的反思。司马柱和稚圭扉分别借用了历史典故,暗示诗人曾有过追求功名的经历,但现在看来,这些努力似乎都是徒劳无功的。
尾联“即今故我林泉曲,抱瓮携锄学息机”点明了诗人的最终选择——回归自然,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诗人决定在山林间抱瓮浇灌,携锄耕作,学习如何在忙碌中找到内心的平静,追求一种简单而真实的生活方式。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从追求功名到回归自然的心路历程,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实践。
云移洲渚树回湾,来泛湖光十里閒。
逸客风流同白帻,道人诗句说青山。
天留晚景平波上,鸥落渔家乱竹间。
此意与君须领略,菰蒲明月棹歌还。
吾闻徂徕之山,巀嶭高万丈,上有古松千尺蟠踞厓之颠。
白日行天不到地,苍藤翠茑倒挂相钩连。
皴皮剥落根半露,偃盖反走枝相缠。
下有元精山灵秘流膏,入土今千年。
樵人牧竖不敢伐,乃知神物天能全。
阴厓半夜起蛟蠖,哀壑万里含云烟。
世间此木不见用,偃蹇独卧空山前。
只今大厦将倾圮,风雨无庇真堪怜。
呜呼安得此木供采用,能令四海苍生重熙然。
耆旧日云瘁,斯人今则亡。
高门自乔木,清望惜吾徒。
久厌挥金誉,遥传奉使图。
勤劳中外洽,醇介始终孚。
历职参廷尉,纡金列大夫。
俄闻去秦陇,早已忆江鲈。
自耻为名累,非关索杖扶。
角巾聊宴乐,园径忽榛芜。
令子中朝贵,青云奋翼俱。
苍茫凶问远,浩荡国恩殊。
紫玺加封旧,黄金赐葬逾。
死生三品遇,伉俪百年须。
走送连童稚,飞旌出市衢。
夜台浑寂寞,霜雪正膏涂。
永与交亲隔,何言岁月徂。
野风吹客泪,肠断更踟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