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上看山似别离,目游羞异未来时。
登临只恐难穷胜,传说还疑无此奇。
俯仰峰峦如揖客,徘徊风雪助吟诗。
最怜花月纯江暮,仙侣舟应缓缓移。
船上看山似别离,目游羞异未来时。
登临只恐难穷胜,传说还疑无此奇。
俯仰峰峦如揖客,徘徊风雪助吟诗。
最怜花月纯江暮,仙侣舟应缓缓移。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船游览富春江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向往。首句“船上看山似别离”,巧妙地将山水与情感相联系,仿佛山峦在船行中逐渐远离,引发了一种别离之感。接下来,“目游羞异未来时”表达了诗人对未知旅程的好奇与期待,但又略带一丝羞涩和不安。
“登临只恐难穷胜,传说还疑无此奇”两句,既是对旅途未知的担忧,也流露出对美景的无限憧憬。诗人担心美景难以尽览,传说中的奇景是否真实存在,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探索精神。
“俯仰峰峦如揖客,徘徊风雪助吟诗”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山峦似乎在低头致意,风雪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灵感。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使得自然景观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深敬仰。
最后,“最怜花月纯江暮,仙侣舟应缓缓移”描绘了日落时分江面上的美丽景象,花月映照在纯净的江水中,仿佛仙境一般。诗人想象着与仙侣同行的场景,舟行缓慢,似乎在享受这难得的宁静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在旅途中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充分体现了清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王府原头芳草芊,却怜杜宇自年年。
停杯试向窗前看,飞尽杨花几树绵。
倚晴空。爱湖光潋滟,楼影青红。
彩丝金黍,水边还又相逢。
怀沙人问,二千年、犹带酸风。骚人洒墨香浓。
幽情要眇,雅调惺松。
天上菖蒲五色,倩掺掺素手,分入雕钟。
新欢往恨,一时付与歌童。
斜阳正好,且留连、休要匆匆。应须倒尽郫筒。
归鞭笑指,月挂苍龙。
一江渌净,算阅尽、燕鸿来去。
便系日绳长,修蟾斧妙,教驻韶华未许。
白白红红多多态,问底事、东皇无语。
但碧草淡烟,落花流水,不堪回伫。晴雨。
陡寒乍热,清阴庭户。
任诗卷抛荒,棋枰休务,寂寞风帘舞絮。
我酌君斟,我词君唱,谁似卿卿箫史。
拼酩酊,断送春归,恰好听鸠呼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