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城南,军败归,却行入城为虏围。
虏围急,士心悲,外无援兵虏马纵横驰。
顾谓同舍儿,旦暮迫死期。
虏来杀我尽,何人报我子与妻。战城南,良可哀。
今年出战不复还,明年更驱生者来。
暴虎或可活,击虏决不回。
请看长城下,白骨何垒垒。
吾闻古者天子,守在四夷。
何必使中国之民,填沟壑于匈奴之地为。
战城南,军败归,却行入城为虏围。
虏围急,士心悲,外无援兵虏马纵横驰。
顾谓同舍儿,旦暮迫死期。
虏来杀我尽,何人报我子与妻。战城南,良可哀。
今年出战不复还,明年更驱生者来。
暴虎或可活,击虏决不回。
请看长城下,白骨何垒垒。
吾闻古者天子,守在四夷。
何必使中国之民,填沟壑于匈奴之地为。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悲惨命运,充满了深沉的历史感和对和平的渴望。
开篇“战城南,军败归”,简洁有力地勾勒出战争的场景,军队遭受失败后返回的情景。接着“却行入城为虏围”,描述了士兵们进入城市后,却陷入了敌人的包围之中,形势危急。接下来的“虏围急,士心悲,外无援兵虏马纵横驰”几句,通过紧张的气氛和士兵们的内心情感,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无助。
“顾谓同舍儿,旦暮迫死期。虏来杀我尽,何人报我子与妻。”这几句话,通过士兵对同伴的担忧和对家人的思念,进一步深化了战争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以及战争给家庭带来的痛苦。
“战城南,良可哀。”这句话是对战争悲剧性的总结,表达了对战争的深切同情。随后,“今年出战不复还,明年更驱生者来。”揭示了战争的循环性和无情,士兵们年复一年地被驱赶到战场,面对死亡。
“暴虎或可活,击虏决不回。”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强调了战争中生存的艰难和士兵们对胜利的绝望。最后,“请看长城下,白骨何垒垒。”以长城下的累累白骨作为象征,直观地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后果,以及它对人类生命的无情剥夺。
“吾闻古者天子,守在四夷。”这句话引出了对古代防御策略的反思,暗示了作者对于现代战争中无辜平民遭受苦难的忧虑。“何必使中国之民,填沟壑于匈奴之地为。”则表达了对战争的谴责,呼吁避免无辜人民的牺牲,追求和平与安宁。
整体而言,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战争对个体生命和家庭的摧残,以及对社会和历史的深远影响,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罪恶的批判。
冷萤闪入帘旌暗,梧阶骤雨初歇。
篝香散尽,怀中宛转,旧时圆月。秦鸾影绝。
剩一角、青缯山活。问秋风、今生那日,再与片时热。
密密湘东字,翠墨秋毫,素纨愁滑。
郁金未涴,忆针楼晚凉时节。
容易经年,清梦断、桃笙如雪。
更谁禁枕畔络纬,语切切。
是清狂、未妨惆怅,香痕襟上曾涴。
十三桥畔春犹在,隐隐一层青琐。花影卧。
记月在、帘边人在帘边坐。沈沈意可。
正银字盘心,粉函亲面,依约玉钗堕。
瑶琴柱,艳曲无人续和。年来情事都左。
当时琼姊分明语,准拟两眉愁锁。重误我。
已二月、花朝三月清明过。芳音未妥。
恁昨夜星辰,今宵风雨,天气也无那。
宵分天漠漠。又雨雨风风,客程偏恶。故山杜若。
添新涨、定有寻芳佳约。
琴心瘦却,奈燕羽、音书难托。
料此际、无数飞红,春人正愁帘箔。
匆匆一夜萍踪,便酒冷关亭,响流林壑。
戍楼画角,还添起、五点四更残柝。
灯花未落,怎恁地、声声萧索。
无奈是、归梦安排,休思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