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天长戴仁天,知后天之不老;
大地同游乐地,真应地以无疆。
敷天长戴仁天,知后天之不老;
大地同游乐地,真应地以无疆。
这首诗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永恒与人类社会的长寿进行了融合,表达了对天地万物长存的美好祝愿,同时也寄托了对康熙皇帝长寿的深切期盼。
“敷天长戴仁天”,开篇即以“敷天”描绘出广阔无垠的天空,寓意着宇宙的浩瀚与无限。接着,“长戴仁天”则赋予了天空以仁爱的特质,象征着天地间充满了慈爱与关怀。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博大与和谐,也暗含了对帝王统治下的国家繁荣与人民幸福的期许。
“知后天之不老”,此句运用了道家哲学中的“后天”概念,意指在帝王的治理下,国家与人民能够享受到长久的和平与繁荣,如同后天一般永葆青春与活力。这种对长寿的向往,既是对现实的赞美,也是对未来的一种美好憧憬。
“大地同游乐地”,将大地比喻为游乐之地,生动地描绘了一幅人们在广袤的大地上自由欢愉、共享天伦之乐的画面。这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景象的描绘,更是对理想社会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真应地以无疆”,最后这一句表达了对大地无边无际、生生不息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对国家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期望。这里的“应”字,既有顺应之意,也蕴含了对国家未来发展的美好预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巧妙地融入了对人间福祉、帝王长寿以及国家强盛的祝福,展现了清代文人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盛世景象的歌颂。
敬亭白云气,秀色连苍梧。
下映双溪水,如天落镜湖。
此中积龙象,独许浚公殊。
风韵逸江左,文章动海隅。
观心同水月,解领得明珠。
今日逢支遁,高谈出有无。
昨日闻甲死,今朝闻乙死。
知识三分中,二分化为鬼。
逝者不复见,悲哉长已矣。
存者今如何,去我皆万里。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有几。
通果澧凤州,眇然四君子。
相思俱老大,浮世如流水。
应叹旧交游,凋零日如此。
何当一杯酒,开眼笑相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