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涧辟芳园,结亭对虚壁。
澄潭俯幽鉴,空翠仰寒滴。
主人心事远,妙寄尘壤隔。
岂为功名期,而忘此泉石。
循涧辟芳园,结亭对虚壁。
澄潭俯幽鉴,空翠仰寒滴。
主人心事远,妙寄尘壤隔。
岂为功名期,而忘此泉石。
这首诗描绘了周氏溪园的景致与主人的心境,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
首句“循涧辟芳园”,诗人沿着山涧行走,开辟出一片充满芬芳的园林,展现了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接着,“结亭对虚壁”一句,描绘了在空旷的山壁前搭建亭子的情景,营造了一种超脱世俗、远离尘嚣的氛围。
“澄潭俯幽鉴,空翠仰寒滴”两句,通过“澄潭”与“空翠”的对比,展现了水的清澈与山的苍翠,仿佛一面镜子映照着幽深的世界,而“空翠”则以寒气凝结的形象,赋予山林以生动的生命力。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景色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
“主人心事远,妙寄尘壤隔”表达了主人的心志高远,不为尘世所累,将心灵的寄托与追求融入这山水之间,与自然融为一体。这种境界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最后一句“岂为功名期,而忘此泉石”,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态度,他并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沉醉于眼前的山水之中,享受着自然带来的宁静与美好。这句话强调了诗人对物质欲望的淡泊,以及对精神世界纯粹追求的执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周氏溪园景致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思考,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匡庐之山仙所居,银河倒蘸青芙蕖。
三千里路昔一往,十八社友今何如。
向来匡君结庐处,至今海月悬高树。
水流花落春复春,洞府苍茫隔烟雾。
西风萧萧吹短衣,卖药修琴不归去。
浔阳潮落海欲枯,几时再得麻姑书。
桂风不跨林下虎,回仙肯顾盘中鱼。
幸留神物守丹鼎,近喜弟子迎飙车。
世间信有扬州鹤,看汝乘之上寥廓。
晴窗须理白云篇,爽气仍开紫霞阁。
袖中宝剑且藏锋,彭蠡小龙方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