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秉至灵,胡为自狼狈。
十年磨一镜,渐觉尘埃退。
清晓旭日升,竹树欣相对。
欲记丹青图,斯意恐难会。
人心秉至灵,胡为自狼狈。
十年磨一镜,渐觉尘埃退。
清晓旭日升,竹树欣相对。
欲记丹青图,斯意恐难会。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吴与弼所作,名为《晓起即事》。诗中描绘了诗人清晨起床后,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
首句“人心秉至灵,胡为自狼狈”,诗人以反问的形式表达了对人心本性的思考,认为人的心灵本应纯净而富有智慧,却为何常常陷入纷扰和困扰之中。这种自省式的开头,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引出诗人对于内心平静的追求。
接着,“十年磨一镜,渐觉尘埃退”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心灵比作需要精心打磨的镜子,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去除表面的尘埃,展现出内心的清澈与明亮。这里不仅体现了诗人对于自我修养的重视,也暗示了通过不断努力和修炼,人可以达到心灵的纯净状态。
“清晓旭日升,竹树欣相对”描绘了清晨阳光初照,万物复苏的景象。旭日象征着新的开始和希望,竹树欣然相对则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和和谐之美。这两句不仅渲染了宁静祥和的氛围,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界的深深敬仰。
最后,“欲记丹青图,斯意恐难会”表达了诗人想要将眼前的美好景色记录下来,但又担心难以完全捕捉到其中深意的愿望。这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也是对艺术创作难度的一种感慨,暗示了即使是最优秀的艺术家也可能无法完全表达自然的全部魅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内心世界和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自我反思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