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如湍水,飞奔竞回复。
夜鸟响嘤嘤,朝光照煜煜。
厌见花成子,多看笋为竹。
万里断音书,十载异栖宿。
积愁落芳鬓,长啼坏美目。
君去在榆关,妾留住函谷。
惟对昔邪房,如愧蜘蛛屋。
独唤响相酬,还将影自逐。
象床易毡簟,罗衣变单复。
几过度风霜,犹能保茕独。
四时如湍水,飞奔竞回复。
夜鸟响嘤嘤,朝光照煜煜。
厌见花成子,多看笋为竹。
万里断音书,十载异栖宿。
积愁落芳鬓,长啼坏美目。
君去在榆关,妾留住函谷。
惟对昔邪房,如愧蜘蛛屋。
独唤响相酬,还将影自逐。
象床易毡簟,罗衣变单复。
几过度风霜,犹能保茕独。
这首《春怨诗》是南北朝时期著名文人王僧孺所作,通过对四季更迭、昼夜交替的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与外界环境变化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哀愁。
首句“四时如湍水,飞奔竞回复”以湍急的流水比喻时间的流逝,形象地表达了季节更替的快速与不可逆转。接着,“夜鸟响嘤嘤,朝光照煜煜”则通过对比夜间的寂静与清晨的光明,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界的循环。
“厌见花成子,多看笋为竹”两句,诗人借花开花落、笋长成竹的变化,暗喻人生的无常与成长的必然过程,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易逝、青春不再的感慨。
“万里断音书,十载异栖宿”描绘了长时间的分离与孤独,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积愁落芳鬓,长啼坏美目”更是将内心的痛苦与忧伤具象化,使得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悲凉心境。
“君去在榆关,妾留住函谷”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与爱人之间的地理距离,进一步加深了离别的哀愁。“惟对昔邪房,如愧蜘蛛屋”则通过描述简陋的居所,暗示了诗人生活的艰辛与内心的孤寂。
最后,“独唤响相酬,还将影自逐”表现了诗人面对孤独时的自我对话与心灵的慰藉。“象床易毡簟,罗衣变单复”通过生活用品的更换,反映了季节的变化和个人境遇的变迁。“几过度风霜,犹能保茕独”则表达了诗人即使历经艰难困苦,仍能坚守独立人格的决心。
整体而言,《春怨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理解,更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揭示了人生中的离合悲欢、岁月流转与个体命运的复杂交织。
问夜如何矣。早鸡鸣、长安门外,车如流水。
争羡朝班仙仗好,老我闷怀有几。
端不为、洛阳流涕。
闻道地官初放赦,想魂兮、游戏应来此。
又遇着,廉纤雨。归来惟有高眠耳。
君莫问、吹笙击磬,南邻北里。
欲向兰盆礼古佛,借我消忧幢子。
更解脱、无常生死。
同病最怜阳羡客,和哀弦、弹泪乌丝里。
歌一曲,秋风起。
家在芙蓉江畔住。两桨沙棠桃叶渡。
天风吹我北溟来,芒羊一望无穷处。漫将秋水注。
此时好读玄虚赋。倚危楼,不闻呼啸,满耳惊雷雨。
却怪冯夷缘底怒。白马乘潮鸣急鼓。
鲛人又喜起楼台,璇宫出市珊瑚树。风鬟雾髻女。
戏弹宝瑟来迎汝。趁渔舟,一声欸乃,送我蓬壶去。
忽闻长啸,是苏门鸾鹤、遗音清绝。
弹铗归来櫑具剑,更铸山田耕铁。
手拍浮丘,吾庐偕隐,漫卷君卿舌。
署门谢客,白云无处停辙。
回首花月扬州,几年梦醒,暂赋芜城别。
骑鹤吹箫人在否?笑看迷楼烟热。
垂老生涯,首阳柳下,计较谁工拙。
迟君赠我,三十二峰寒雪。
山上云为雨,山下雨为烟。
不分烟与云处、只听雨潺湲。
旧雨送春归去,今雨倩人留住,去住总堪怜。
春入远天外,人立晚风前。试煎茶,宜折柳,共题笺。
干戈未定、药酒今夕惜流年。
为问千人石上,妙舞娇歌何处,空谷一诗筵。
日暮下山去,骑马似乘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