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条晰历被风催,霜叶纷纭杂雨来。
节届元英冬气暖,恐伤物性岂悠哉。
寒条晰历被风催,霜叶纷纭杂雨来。
节届元英冬气暖,恐伤物性岂悠哉。
这首诗描绘了冬季微雨中落叶的情景,充满了深沉的自然哲思。
首句“寒条晰历被风催”,以“寒条”指代枝条,通过“晰历”一词生动地描绘出枝条在寒风中的摇曳之态,仿佛能听到它们因寒冷而发出的细微声响。接着,“被风催”三字则赋予了这幅画面动态感,让人仿佛能看到寒风正驱使着枝条轻轻摆动。
第二句“霜叶纷纭杂雨来”,将视角转向了树叶。这里使用了“霜叶”这一意象,不仅点明了季节特征,也暗示了落叶的背景。随着“纷纭”二字的运用,一幅树叶在雨中飘落的画面跃然纸上,雨与霜叶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又不失生机的氛围。
第三句“节届元英冬气暖”,转而探讨季节更替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这里的“元英”可能指的是植物的根茎或萌芽,暗示着尽管当前是冬天,但生命的力量并未完全消逝,而是潜藏于地下,等待春天的到来。这一句巧妙地将季节的变换与生命的循环联系起来,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最后一句“恐伤物性岂悠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心。在描述自然现象的同时,诗人提醒人们要尊重并保护自然,避免人为因素对生物造成伤害。这一句富含哲理,既是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也是对人类行为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冬季微雨中落叶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刻洞察和人文关怀,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思考。
发岁徂南征,江路纡上游。
俶装被霜雪,驾言发皇州。
历览岱峄阳,涉乱淮湖流。
飞云傍转毂,皓魄随行舟。
观涛海门出,采华京口浮。
潺湲弄湖水,棽丽扬翠斿。
阅军战舰罢,击汰棹女讴。
侧闻东海神,具礼倾十州。
嘉哉静姝子,不字非其畴。
翩翩金马彦,养疾栖林丘。
相逢话离索,迨此东风柔。
易君不费三日工,青山移向晴窗中。
猩猩毛枯鲛血死,河汉月黑垂长虹。
盘山磊落千万峰,豸峰耸快称厥雄。
块然古翠泄灵秘,入君墨沼无隐踪。
君言峰好人更好,豸青山人世间少。
山人我亦旧相知,闻君此言更倾倒。
唐宋丹青大有人,每逢佳士乃传真。
此子正宜置岩壑,笔中有道交有神。
仙李盘根干五百,蒙瞳毷氉遭重谪。
耻将鹏鹗共飞腾,甘与鳅䱓同窟宅。
白板青葌归去来,绿萝阴处读书台。
紫兰飘香黄鹤舞,金花孔雀同徘徊。
冥心披发成长往,五云无恙三芝长。
此村此画世无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