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浑如夜,何人问素襟。
空山曾有梦,秀色自成林。
已办穷年计,宁愁晚露深。
夕阳流水处,古韵日沉沉。
举世浑如夜,何人问素襟。
空山曾有梦,秀色自成林。
已办穷年计,宁愁晚露深。
夕阳流水处,古韵日沉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画面,诗人以“举世浑如夜”开篇,将整个世界比作一片漆黑,暗喻世间的纷扰与喧嚣,引出对内心纯净之美的向往。接下来,“何人问素襟”,表达了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少有人能理解或关注到内心的纯洁与宁静,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被理解的情感。
“空山曾有梦,秀色自成林”两句,通过想象中的空山和自然生长的林木,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美好,同时也暗示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命力。这里,秀色不仅指自然景色的美丽,更包含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已办穷年计,宁愁晚露深”则展示了诗人的坚韧与乐观态度。即使面对生活的艰辛和时间的流逝,诗人也已做好了应对的准备,不惧怕未来的挑战,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最后,“夕阳流水处,古韵日沉沉”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流水潺潺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这里的“古韵”既指自然景观的古老韵味,也隐含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和对传统美学的追求。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充满了哲思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