痼疾淹床褥,因循及暮春。
观书时小得,听雨属閒人。
狙赋争三四,鸡啼误暝晨。
独馀江汉客,何处觅桃津。
痼疾淹床褥,因循及暮春。
观书时小得,听雨属閒人。
狙赋争三四,鸡啼误暝晨。
独馀江汉客,何处觅桃津。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病卧床榻的诗人,在暮春时节,面对连绵不断的春雨,内心充满了孤寂与感慨。诗中的“痼疾”一词,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体状况,暗示了他长期遭受疾病的困扰,无法自由行动,只能在病床上度过时光。
“观书时小得”,表明尽管身体不适,但诗人心中仍有一份对知识的渴望,偶尔翻阅书籍以求心灵的慰藉。“听雨属閒人”,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在雨中的孤独心境,将自己比作一个闲散之人,独自聆听窗外的雨声,这份静谧与外界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更显其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狙赋争三四,鸡啼误暝晨”,这两句通过动物的行为来衬托出诗人内心的纷乱与迷茫。猴子在争夺食物,鸡却在错误的时间啼鸣,这些自然界的不和谐,映射出诗人内心的不安与混乱。这种借景抒情的手法,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丰富和深邃。
最后,“独馀江汉客,何处觅桃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生活出路的探寻。在这样的困境中,诗人不仅怀念着远方的朋友,还希望能够找到一条新的道路,摆脱当前的困境。这既是对友情的向往,也是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疾病和生活困境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知识的追求,也有对友情的渴望,更有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情感真挚,寓意深远。
玉兔飞升东海上,六鳌驾山压晴浪。
春风陆地金莲花,万里虹桥跨空旷。
都城萧萧闻马鸣,喧阗鼍鼓轰雷声。
云中宸游隔人世,霓裳一曲歌隆平。
人言三万六千日,百岁欢娱祇今夕。
烹羊炰羔割素鳞,金叵罗深蚁醪碧。
琉璃隔幔无纤尘,鸳鸯绣幕围青春。
金步轻移翠罗袜,绛桃暗滴胭脂唇。
老夫门前清似水,文献空令嗟宋杞。
沙糖米果荐时新,望乡欲洒江河泪。
琼台仙人今有无,丹山洞天杳蓬壶。
采药归来何可得,长啸一声天地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