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老布衣,饥走半天下。
作诗千万篇,一一干教化。
是时唐室卑,四海事戎马。
爱君忧国心,愤发几悲咤。
孤忠无与施,但以佳句写。
风骚到屈宋,丽则凌鲍谢。
笔端笼万物,天地入陶冶。
岂徒号诗史,诚足继风雅。
使居孔氏门,宁复称赐也。
残膏与剩馥,沾足沽丐者。
呜呼诗人师,万世谁为亚。
杜陵老布衣,饥走半天下。
作诗千万篇,一一干教化。
是时唐室卑,四海事戎马。
爱君忧国心,愤发几悲咤。
孤忠无与施,但以佳句写。
风骚到屈宋,丽则凌鲍谢。
笔端笼万物,天地入陶冶。
岂徒号诗史,诚足继风雅。
使居孔氏门,宁复称赐也。
残膏与剩馥,沾足沽丐者。
呜呼诗人师,万世谁为亚。
此诗由宋代诗人李纲所作,题为《读四家诗选四首(其一)子美》,是对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赞美与评价。诗中对杜甫的生平、创作及历史地位进行了高度赞扬。
首先,诗中描述了杜甫晚年的生活境遇,“杜陵老布衣,饥走半天下”,生动地展现了杜甫晚年流离失所、生活困苦的景象。接着,诗人赞扬杜甫的诗歌创作,“作诗千万篇,一一干教化”,表明杜甫的诗歌不仅数量众多,且富含教化意义,对社会道德和文化教育有着深远影响。
随后,诗人指出当时唐朝的社会背景,“是时唐室卑,四海事戎马”,描绘出战乱频仍、国家衰微的时代背景。在此背景下,杜甫“爱君忧国心,愤发几悲咤”,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忧虑,以及对时局的强烈愤慨。
接着,诗人强调杜甫的忠诚与高尚情操,“孤忠无与施,但以佳句写”,说明杜甫虽身处逆境,却始终坚守正直,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理想。杜甫的诗歌风格深受屈原、宋玉等先贤的影响,其作品在艺术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风骚到屈宋,丽则凌鲍谢”,表明杜甫的诗歌在艺术表现力和语言美感上超越了前人。
最后,诗人高度评价杜甫的历史地位,“笔端笼万物,天地入陶冶”,认为杜甫的诗歌如同艺术家般,能够包容万象,将自然与社会融入其中。杜甫的诗歌不仅记录了历史,更具有传承文化、弘扬道德的作用,“岂徒号诗史,诚足继风雅”,指出杜甫的诗歌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对传统文学精神的继承和发展。
诗中还提到,如果杜甫生活在孔子的时代,他的地位将更加崇高,“使居孔氏门,宁复称赐也”,表达了对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的认可。同时,诗人也感慨杜甫的诗歌如同遗香,即使在后世也能滋养人心,“残膏与剩馥,沾足沽丐者”,形象地比喻杜甫的诗歌如同珍贵的香气,即使在贫困中也能给予人们精神的慰藉。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杜甫生平、创作及历史地位的赞美,展现了杜甫作为伟大诗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月落鸡声寒,晓色静茅屋。
开门惊不知,夜雪压脩竹。
槎牙生新冰,鳞甲刻溪谷。
皛皛洲渚明,冽冽川原肃。
孤蹲雀不动,沉酣客犹宿。
呼童晨汲归,独漱寒泉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