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咏叔英》
《咏叔英》全文
明 / 文徵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白襕憔悴走埃尘,曾有声名动缙绅。

零落田园多故后,淹留场屋过时人。

群居学道能违俗,半世收书不讳贫。

怪是偏多岩壑意,自家生长太湖滨。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为叔英的人物,其生活境遇与性格特点蕴含着深意。首句“白襕憔悴走埃尘”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叔英在外奔波、生活困顿的形象,衣物的破旧和行走于尘土之中,暗示了他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接着,“曾有声名动缙绅”一语转折,表明叔英过去在社会上曾有过一定的名声和影响力,与前文的落魄形成对比,突显了命运的起伏不定。

“零落田园多故后”一句,进一步揭示了叔英因种种原因导致田园荒废的现状,暗含了人生的变故与挫折。而“淹留场屋过时人”则描述了叔英在科举考场中滞留多年,未能如愿及第,与时间赛跑却始终未能成功的情景,体现了他对功名的执着追求与现实的无奈。

“群居学道能违俗”一句,展现了叔英在群体中坚持自我,不随波逐流的品格,强调了他在道德修养上的追求。“半世收书不讳贫”则表达了叔英即便生活贫困,仍坚持读书学习,不讳言贫穷,体现出他的坚韧与高洁。

最后,“怪是偏多岩壑意,自家生长太湖滨”两句,通过叔英对自然山水的偏好,暗示了他内心深处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与生俱来的亲近自然的天性。太湖滨的生长环境,或许也象征着他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态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叔英生活经历的描绘,展现了一个人在面对命运起伏、社会压力和个人追求之间的复杂关系时,所展现出的坚韧、高洁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中充满了对人物性格的细腻刻画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的作品。

作者介绍
文徵明

文徵明
朝代:明   字:徵明   籍贯:因先世衡山   生辰: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汉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与沈周共创“吴派”,与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称“明四家”(“吴门四家”)。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
猜你喜欢

春兴

朱帘高捲燕来飞,乘兴难将淑景违。

楚馆月明调夜瑟,越罗风细剪春衣。

花飞金谷人何在,草没铜驼事已非。

欲向山林访遗逸,绿杨深处有渔矶。

(0)

秋日海上·其一

孤城海上若星棋,闻说三迁事更悲。

百谷东南空地力,九秋潮汐自天时。

黄湾水落鱼虾乱,白塔烟深草木迟。

鼛鼓年来犹未息,何人肉食抱长思。

(0)

访姚惟诚一心堂露饮

幽花抱古木,疏影散庭际。

露清风力微,落叶不满地。

我为明月来,还向月中醉。

风流到僮仆,翩然杂歌吹。

忧时感商声,忽堕中宵泪。

(0)

除夕

秦皇山北梅蕊新,展武城西江水春。

白发椒花一杯酒,清朝泉石百年身。

杖藜健在何妨老,茅屋閒多不厌贫。

此夕盘筵共儿女,江湖应有未归人。

(0)

苇村为常州吴通府题

常州吴别驾,家在苇花庄。

好雨烟丛绿,凉风露叶黄。

远村通角里,流水入吴乡。

手种沙边树,他年系钓航。

(0)

途中偶成

燕云漠漠路迢迢,马上霜风裂紫貂。

半百年过头似雪,独怜无计老渔樵。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徐绍桢 黄大临 龚用卿 丘丹 吕坤 朱翊钧 蔡寿祺 常衮 李璆 陈琳 徐干 汤惠休 倪思 汪洙 王季友 谢谔 完颜璟 杨玉环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