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花抱古木,疏影散庭际。
露清风力微,落叶不满地。
我为明月来,还向月中醉。
风流到僮仆,翩然杂歌吹。
忧时感商声,忽堕中宵泪。
幽花抱古木,疏影散庭际。
露清风力微,落叶不满地。
我为明月来,还向月中醉。
风流到僮仆,翩然杂歌吹。
忧时感商声,忽堕中宵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夜晚场景。诗人沈槩在访友姚惟诚的“一心堂”时,选择了在露天饮酒,享受着月光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诗中的“幽花抱古木,疏影散庭际”,以花木的静谧与月光的洒落,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充满诗意的氛围。
接着,“露清风力微,落叶不满地”两句,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宁静与清冷。露珠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澈,微风轻轻拂过,树叶轻轻摇曳,但并未落下多少,营造出一种空灵而静谧的意境。
“我为明月来,还向月中醉”则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的深深喜爱与陶醉,仿佛是被月光所吸引而来,又在月光下沉浸其中,无法自拔。这种情感的抒发,使得整个场景更加富有感染力。
“风流到僮仆,翩然杂歌吹”一句,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轻松愉快的交流氛围,即使连仆人都能融入这欢乐之中,共同歌唱起舞,增添了场景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最后,“忧时感商声,忽堕中宵泪”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思与感慨。在月光的照耀下,他似乎听到了商声(古代五音之一,常与悲伤、哀怨相关),不禁流下了泪水。这一句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巧妙结合,使得整首诗在宁静之中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引人深思。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情感表达,构建了一个既宁静又富含情感的夜晚场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其在自然美景中的自我反思与情感流露。
今我忽不乐,长思草泽中。
狂歌友樵牧,行乐意所从。
一出风尘下,蹋翼栖樊笼。
粱肉非不佳,快意野草丰。
别君踰半载,茅塞心有蓬。
俗物纷满前,推挽难为容。
何由座置君,胜日支双筇。
勃窣三家陂,把菊临西风。
村酒不须贳,此乐谁能穷。
真人绝浮伪,一室逃虚空。
轩窗敞寥廓,八面俱玲珑。
悠然会众妙,纳此灵襟中。
鸣琴弄秋月,洒墨吟春风。
至令千载閒,默与前人通。
驴鸣共草色,是乐真融融。
痴人不解事,说梦追前踪。
蒙头但熟睡,日影东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