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何处托吟鞭,古寺寻碑踏暝烟。
柳外断霞峰十二,花间凉月界三千。
西流星汉临高塔,南戒云山倚梵天。
风定相轮铃不语,下方人望佛灯然。
秋来何处托吟鞭,古寺寻碑踏暝烟。
柳外断霞峰十二,花间凉月界三千。
西流星汉临高塔,南戒云山倚梵天。
风定相轮铃不语,下方人望佛灯然。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丘逢甲的《山寺(其一)》,描绘了秋日游历山寺的景象。首句“秋来何处托吟鞭”,表达了诗人将情感寄托于秋日游历,寻找灵感的意愿。接下来,“古寺寻碑踏暝烟”写诗人步入古寺,在暮色中探寻碑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柳外断霞峰十二,花间凉月界三千”两句,通过描绘远处峰峦被夕阳余晖染红,以及近处花丛中凉月升起的景象,展现出山寺周围的自然风光,给人以开阔而深远的感觉。
“西流星汉临高塔,南戒云山倚梵天”一句,借由西边的流星划过夜空和南方的佛塔映衬着云山,进一步渲染了山寺的崇高与神圣。
最后,“风定相轮铃不语,下方人望佛灯然”两句,描绘了风停后寺庙中的风铃静默无声,下方的人们凝视着佛灯,传递出一种静谧与虔诚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敬畏和内心的沉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山寺的景色,寓情于景,富有禅意,展现了丘逢甲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