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转峰回隔市喧,十年重许问仙源。
弦歌能使干戈化,士气还须礼教敦。
我望他山先拜石,人来旧雨正开樽。
顾名岂第谈经义,愿与诸君子细论。
路转峰回隔市喧,十年重许问仙源。
弦歌能使干戈化,士气还须礼教敦。
我望他山先拜石,人来旧雨正开樽。
顾名岂第谈经义,愿与诸君子细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石马市新建的义首书院的赞美和期待。首句“路转峰回隔市喧”,生动地展现了从繁忙都市转向宁静学府的转变过程,仿佛在喧嚣中寻得一片净土。接着,“十年重许问仙源”表达了诗人对再次探索知识源泉的渴望与决心。
“弦歌能使干戈化,士气还须礼教敦”两句,既是对书院教育理念的高度肯定,也寄寓了诗人对和平与文明传承的深切期盼。弦歌代表了文化的传播与和谐,而士气与礼教则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我望他山先拜石,人来旧雨正开樽”描绘了一幅充满敬意与热情的场景,无论是对自然界的崇敬还是对老友的欢迎,都体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最后,“顾名岂第谈经义,愿与诸君子细论”则表达了诗人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希望深入探讨其背后的道德与哲学意义,与诸位君子共同探讨,增进彼此的理解与智慧。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对教育事业的热忱与支持,也蕴含了对社会和谐、文化传承以及个人修养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富有哲理与人文关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