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溪烟树冷萧萧,残魄凭谁唱《大招》。
终古英雄无片壤,祇今国士有遗桥。
生逢知己身何惜,死为酬恩泪不消。
千载汾河呜咽水,西风吹作越江潮。
一溪烟树冷萧萧,残魄凭谁唱《大招》。
终古英雄无片壤,祇今国士有遗桥。
生逢知己身何惜,死为酬恩泪不消。
千载汾河呜咽水,西风吹作越江潮。
这首清代诗人王锡九的《豫让桥》描绘了一幅凄清而壮烈的画面。首句“一溪烟树冷萧萧”,以冷寂的溪流和稀疏的树木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氛围。"残魄凭谁唱《大招》",借豫让的形象,表达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敬仰,豫让虽已亡故,但其精神犹在,仿佛在吟唱古代的挽歌。
接下来,“终古英雄无片壤,祇今国士有遗桥”两句,感慨英雄人物即使功业无疆,也可能身后无依,唯有豫让桥这样的遗迹留存,象征着他们的精神永存。“生逢知己身何惜,死为酬恩泪不消”进一步深化主题,强调了为知己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的决心,以及对报答恩情的执着。
尾联“千载汾河呜咽水,西风吹作越江潮”,以汾河的流水声和被西风吹向远方的比喻,寄托了诗人对豫让及类似英雄的哀思,以及他们精神影响深远的情感。整体上,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对忠诚与感恩的崇高敬意。
白沙先生名早闻,手掷青山归白云。
陈情上拟李令伯,讲书欲方吴聘君。
晚年信手作大字,落笔纵横有奇致。
何必规规王右军,淋漓时复成高寄。
世人好古如好龙,可怜识见多雷同。
岂知草圣固余技,相赏不在翰墨中。
淙淙历冷泉,乱石路频转。
久之见白云,云中吠黄犬。
篱门呼始开,此时主人膳。
我入拜其床,倒屣意颇善。
著书充屋梁,欲读从何展。
数语发精微,所得已不浅。
先生忧世肠,意不在经典。
埋名深山巅,穷饿极淹蹇。
每夜哭风雷,鬼出神为显。
说向有心人,涕泪胡能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