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沙先生名早闻,手掷青山归白云。
陈情上拟李令伯,讲书欲方吴聘君。
晚年信手作大字,落笔纵横有奇致。
何必规规王右军,淋漓时复成高寄。
世人好古如好龙,可怜识见多雷同。
岂知草圣固余技,相赏不在翰墨中。
白沙先生名早闻,手掷青山归白云。
陈情上拟李令伯,讲书欲方吴聘君。
晚年信手作大字,落笔纵横有奇致。
何必规规王右军,淋漓时复成高寄。
世人好古如好龙,可怜识见多雷同。
岂知草圣固余技,相赏不在翰墨中。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彭孙遹对中国书法大家陈白沙的赞誉之作。首句“白沙先生名早闻”,表达了诗人对陈白沙的仰慕已久,他的名声早已流传开来。次句“手掷青山归白云”,以富有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陈白沙超凡脱俗的艺术气质,仿佛他通过书法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
接下来,“陈情上拟李令伯,讲书欲方吴聘君”两句,将陈白沙的书法技艺与古代书法大家李令伯和吴聘君相提并论,暗示其艺术造诣之高。诗人赞美他在晚年创作时,挥洒自如的大字,笔触纵横,别具一格,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何必规规王右军,淋漓时复成高寄”一句,进一步强调陈白沙不拘泥于传统,他的书法风格独特,超越了王羲之(王右军)的规范,流露出深沉的情感寄托,体现了更高的艺术境界。
最后两句“世人好古如好龙,可怜识见多雷同”,批评了世人对于古人的盲目崇拜,缺乏独到见解。诗人认为,欣赏陈白沙的草书,不应仅限于表面的技巧,而应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精神内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陈白沙草书的描绘和评价,展现了诗人对其艺术成就的高度赞赏,同时也揭示了对当时社会审美趣味的反思。
吾闻天马不受绊,谁欤操此青丝缰。
拂耳顿足三万里,草头一点西风长。
绝其刍豆傥能走,世岂复有豢龙手。
玉镶金錽朱排沫,一战功成骨先朽。
伯乐不及支公癖,放与逍遥啖春碧。
汗血全乾四蹄重,不使银鞍覆虎脊。
得无覂驾更齧膝,致令画者三掷笔。
画者乃今曹将军,能通马语取马神。
飘飘尾鬣堆若云,蓄怒未许奚官驯。
猛士掣之力不均,祇恐绳绝飞且奔。
海西所画已难得,何况骐驎出西极。
君不见骐驎出西极,又言在德不在力。
大江水西来,回环绕幽亭。
窳尊凹石穴,石以次山名。
乱峰嵌江渚,一掬傲东瀛。
秋雨溜不竭,中睹蛙黾生。
有唐昔中叶,灾黎栗洪溟。
漫叟吏舂陵,不忍独为醒。
时时发醉语,嘲戏余深情。
当年持符地,疮痍满荒城。
至今颂遗爱,竹树炊烟青。
亭小难容席,白云环檐楹。
遵人留残滴,窳浅尚古形。
我来挹高风,时思携瓯瓶。
陶然共一酌,何必期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