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访张山人得山中字二首·其二》
《访张山人得山中字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万木锁云龙,天留与戴公。

路迷山向背,人在瀼西东。

荠麦馀春雪,樱桃落晚风。

入城都不记,归路醉眠中。

(0)
注释
万木:众多树木。
锁:环绕、包围。
戴公:可能是指某位尊贵的人物或者地名。
瀼西东:地名,具体位置不明,但表示方向。
荠麦:春季常见的野菜。
馀春雪:春天残存的积雪。
樱桃落晚风:樱桃在傍晚的微风中飘落。
入城:进城。
醉眠:喝醉后入睡。
翻译
万木簇拥着云雾中的龙,这是上天特意留给戴公的景象。
山路曲折,难以辨别山的前后,我人在瀼西东边漫游。
春天的荠菜和麦子还残留着残雪,樱桃在傍晚的风中纷纷落下。
进入城市后,我已经记不清路径,只记得在醉眠中回了家。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张山人的探访与深情寄托。从鉴赏角度来看,我们可以细品其中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首句“万木锁云龙”,以宏大的景象开篇,描绘出一幅云雾缭绕、林木参天的壮丽画面,“锁”字生动地传达了树木与云气交织在一起的紧密感。紧接着“天留与戴公”,则隐喻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彷佛天意也在维系着这份难得的情谊。

中间两句“路迷山向背,人在瀼西东”写出了寻访朋友的艰辛和不确定性。诗人在崎岖的山路上徘徊,不知友人所在,反映出内心的渴望与外界的阻隔。

“荠麦馀春雪,樱桃落晚风”一联,则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这里的“春雪”和“晚风”都是不寻常的现象,但在诗人笔下,却成为了对朋友隐喻的情感表达。

最后两句“入城都不记,归路醉眠中”,则透露出诗人探访之后内心的满足与放松。虽未明言与张山人的相见,但从这淡定自如的态度,可以想象到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已在不经意间得到了释放和满足。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彩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与向往,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生查子·其一离思

双双小凤斜,淡淡鸦儿稳。

一曲渭城歌,柳色饶春恨。

离觞洗别愁,酒尽愁难尽。

宝瑟雁纵横,谁寄天涯信。

(0)

春归

过却清明艳冶天,梨花飞雪柳森烟。

欲凭莺燕留春住,无奈东风信杜鹃。

(0)

长相思·其一

桃花堤。柳花堤。芳草桥边花满溪。而今戎马嘶。

千山西。万山西。归雁横云落日低。登楼望欲迷。

(0)

送赵右秋·其二

闽藩齐指右参军,玉骨清无半点尘。

一味恤刑常召祸,十年游宦只忧贫。

圜扉月照金波夜,寒谷花开玉树春。

客子与君虽素昧,一时聊记子张绅。

(0)

夜步水西

半趿芒鞋过水西,楼台灯火未多时。

山羞见我头头转,月怕抛人步步随。

枫叶卷愁秋去早,溪声翻笑夜归迟。

柴门只解关烟雨,不隔离愁些子儿。

(0)

田家十绝·其一

十幅生绡一墨池,尽收好景入屏帏。

会须少缓丹青笔,更倩牧童横笛归。

(0)
诗词分类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诗人
王彦泓 苏泂 孔平仲 李新 董嗣杲 霍与瑕 林大春 成廷圭 郑善夫 李锴 童轩 张翥 陶安 孙觌 释绍昙 耶律铸 姜特立 郑真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