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气催人醉未涯,洛阳春色又官衙。
三千里外留双眼,四十年来见此花。
惯傍疏梅移晚履,几亲幽菊酌流霞。
东风一笑延今赏,坐看游蜂到日斜。
淑气催人醉未涯,洛阳春色又官衙。
三千里外留双眼,四十年来见此花。
惯傍疏梅移晚履,几亲幽菊酌流霞。
东风一笑延今赏,坐看游蜂到日斜。
这首明代诗人林光的《赏牡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赏花的愉悦与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首句“淑气催人醉未涯”,开篇即以春风和煦、万物复苏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温暖而醉人的氛围,仿佛春风催促着人们沉醉于这美好的季节之中,难以自拔。接着,“洛阳春色又官衙”一句,将赏花地点置于历史名城洛阳,官衙在此背景下,不仅增添了人文气息,也暗示了赏花不仅是个人雅兴,更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三千里外留双眼,四十年来见此花”两句,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牡丹花的深情厚爱。三千里之外,仍能心系此花,可见其情之深;四十年间,多次赏花,却依然能感受到初见时的新鲜与惊喜,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并未冲淡对美的热爱与追求。
“惯傍疏梅移晚履,几亲幽菊酌流霞”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赏花时的情趣与雅致。傍梅移步,亲菊饮酒,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一幅闲适高雅的生活画卷,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最后,“东风一笑延今赏,坐看游蜂到日斜”两句,以生动的场景收尾。东风轻拂,似乎也在为这次赏花欢笑,延长了赏花的时间;而游蜂在花间飞舞,直至夕阳西下,既表现了花期之长,也寓意着赏花之乐无穷无尽。整首诗通过对赏花过程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牡丹之美,更传达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学舍论交二十年,白头相对固依然。
才难孰为吾君惜,果满宁容我辈先。
熟路长驱聊缓步,百全一发不虚弦。
故怀未尽还成别,饱惯人间不更怜。
节物惊心懒复嗟,樽中酒尽复谁赊。
风撩雨脚俄成阵,雪阁云头欲结花。
万里可堪长作客,一年将尽未还家。
自怜落落终难合,白首诗书谩五车。
仕屈诸儒底,名成一战中。
酒为千日计,诗费几生功。
戏马章台下,呼鹰上蔡东。
少年豪侠窟,杵臼得梁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