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腹纡盘一径通,故劳都骑载郫筒。
先生旧负连城价,校尉今烦一箭工。
著雪老山清刻骨,添梅官路巧迎风。
此身终解浑无事,共乐郊原浩荡中。
岩腹纡盘一径通,故劳都骑载郫筒。
先生旧负连城价,校尉今烦一箭工。
著雪老山清刻骨,添梅官路巧迎风。
此身终解浑无事,共乐郊原浩荡中。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文人对自然景观的深情投入和生活态度的表达。开篇“岩腹纡盘一径通”即勾勒出一幅险峻山谷的画面,"故劳都骑载郫筒"则透露出诗人对于历史遗迹的关注与探索。接着“先生旧负连城价”表明诗人对过往文人的文学成就怀有敬仰之情,而“校尉今烦一箭工”则是对当下生活琐事的无奈与调侃。
中间两句“着雪老山清刻骨,添梅官路巧迎风”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情感寄托。"著雪"可能指的是雪地中的足迹,"老山清刻骨"则形象地表达了时间对自然的雕琢;而"添梅官路巧迎风"则是诗人对于春日景色的一种享受和利用。
末尾“此身终解浑无事,共乐郊原浩荡中”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生活态度。诗人似乎在表达,一旦摆脱世间纷扰,便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享受那份浩瀚无边的快乐。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描写,以及个人情感与生活态度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远的审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