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汤无畔岸,入望势难收。
没树疑浮芥,襄陵不辨邱。
障川须大力,作楫藉谁优。
愿得长风借,言观破浪游。
汤汤无畔岸,入望势难收。
没树疑浮芥,襄陵不辨邱。
障川须大力,作楫藉谁优。
愿得长风借,言观破浪游。
此诗描绘了壮阔的江海之景,以龟山为视角,展现了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的自然景象。首句“汤汤无畔岸”以“汤汤”形容水流浩荡,无边无际,暗示了江海的广阔与深邃。“入望势难收”则表达了视线所及之处,波涛翻滚,难以尽收眼底的壮观景象。
接下来,“没树疑浮芥,襄陵不辨邱”两句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远处的树木比作漂浮的芥菜叶,将高耸的山丘比作被淹没的土丘,形象地展示了水位高涨时的惊人景象,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障川须大力,作楫藉谁优”两句则从宏观角度思考如何应对如此浩瀚的江海,提出了需要强大的力量来阻挡河流,以及在这样的环境中如何找到合适的工具(如船桨)进行航行的问题,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力的思考。
最后,“愿得长风借,言观破浪游”表达了诗人渴望借助长久的强风,实现乘风破浪的旅行愿望,既是对自由探索精神的向往,也是对自然力量的又一次赞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面对大自然时的敬畏、赞美和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佳作。
朝踏山翠夜湖月,借得行云三只袜。
袜敝可以狮子呼,招邀更赴云林娱。
路入云林尘念绝,世事佛云不可说。
蛮山奔走年复年,西湖一卧宁非缘。
肯以东施比如玉,西子西湖看不足。
亭下泠泠鸣冷泉,入听何必非管弦。
洞访纯阳共一哂,倒出石林垂玉笋。
去年肺热苦吟呻,今年耳聋百不闻。
吾生卅六未全老,蒲柳已与西风邻。
念我识字殊珍少,浅思讵足燔精神。
忽忆轩颉初考文,群鬼啼夜天裂晨。
斯高扬马并奸怪,召陵祭酒尤绝伦。
段生晚出吾最许,势与二徐争嶙峋。
惜哉数子琢肝肾,凿破醇古趋嚣嚚。
书史不是养生物,雕镵例少牢强身。
我今日饮婆娑尚不乐,嗟尔皓首鱼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