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华观古荫乔松,先月楼高倚碧峰。
莫向山头吹铁笛,清声唯恐引蛟龙。
东华观古荫乔松,先月楼高倚碧峰。
莫向山头吹铁笛,清声唯恐引蛟龙。
此诗描绘了一幅幽静而神秘的山林景象。首句“东华观古荫乔松”,以“东华观”点出地点,古松之“荫”则营造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与自然的苍郁氛围。接着,“先月楼高倚碧峰”一句,将视线拉高,楼阁矗立于群山之中,与皎洁的月亮相映成趣,碧绿的山峰更添了几分生机与宁静之美。
“莫向山头吹铁笛,清声唯恐引蛟龙。”这两句诗运用了巧妙的比喻和警示,告诫人们在自然面前应保持敬畏之心。铁笛之声清脆悦耳,但若不慎引来蛟龙,便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这不仅是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是对行为举止的自我约束,提醒人们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要谨慎行事,以免触犯自然法则。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神芒吐匣,借残灯一焰,雷蛇飞掣。
照耀龙门游侠传,引得精灵俱活。
热饮雠颅,寒销鬼胆,五步须流血。
休论成败,壮心终古难灭。
敢笑剑术粗疏,许身知己,生死从容决。
大纛高牙偏纵寇,惭愧戈矛如雪。
国士酬恩,匹夫慕义,止此肝肠铁。
摩挲三叹,四方谁是英杰。
小院笼寒,雕栏晕午,人在花闲缥缈。
十样蛮笺,打叠闲情赋稿。
点露痕、沈碧帘栊,写风影、吹香池沼。
◆◆◆、冷和清吟,一铃微雨数声鸟。
长安芳事最盛,为问飘茵堕溷,容颜谁好。
绿叶成阴,强半浮名误了。
渐孤负、锦瑟华年,且寻取、素琴同调。
但诗成、字字怜春,落红休去扫。
素云捧出冰盘,照十顷琉璃,镜奁初拭。
露横天杳,星随树迥,数峰烟积。
芙蕖香自远,衬里外、红桥秋四壁。
待鼓棹、停入西村,摇碎半湖残白。
回思载酒鸣榔,趁七月新凉,霁痕沈碧。
旧游如昨,流光易改,去年今夕。
怀人清梦杳,和一曲、琼箫谁听得。
正花底、三两鸳鸯,睡醒无力。
汀蒲换色,岸柳欺寒,征帆又落吴阊。
偻指萍踪,西泠草草三霜。
翩然梦回半枕,把欢游、付与斜阳。
紫霄远、想霓裳咏罢,月斧携将。
几度伤怀旧雨,况邻人怨笛,吹冷钱江。
两地离愁,知他仙佩何方。
蓉城倩谁寄语,道尘寰、有客相望。
雁去也,秣陵书、一例断肠。